首页>书画·现场>人物志人物志
周文彰:草有据,笔有源

周文彰作品(局部)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也代表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自古中国读书人就有追求“琴、棋、书、画”技艺的传统。然而,真正能够称得上书法家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不好书法往往成了许多人的一块“心病” 。但是书法家周文彰从踏上习书的道路,到取得书法博士学位,他对书法的学习都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学书法到底应该从什么字体学起?传统的观点是从楷书起步,先要掌握基本的笔划和间架结构,然后再学习其他书体。然而,在历史上,楷书并不是所有书体的源头和基础。在实践中,楷书也并不是学习其他书体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书体的适应和爱好往往与学习者的性情和兴趣密切相关,并不是任何人都喜欢或都能够学好楷书。相反,有很多习书者正是在学习楷书阶段就感到索然无味而无功告退了。周文彰习书则独辟蹊径,直接从草书开始练习,结果一举成功。他的学习之路再次告诉人们,不必把以楷书起步奉为习书的圭臬。
其次,学习书法如何临帖?周文彰强调临帖而不必追求学得很像,学得再像也不是你自己的书法。只求神似,不求一致——把临帖与创作相结合,临帖是为了效法大师,传承艺术;创作是为了推陈出新,发展艺术。两者结合才有新意,才有发展和进步,才能有自己的作品。如果不敢打破常规,几十年还在依样画葫芦,没有一件自己的作品,他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第三,周文彰坚持“草有据,笔有源” 。周文彰认为,草书若无据,不讲规范,随便造次,既失去了这门艺术的历史传承,也失去了它的文化价值。因此,他在草书创作中坚持从不生造一个符号,不会写的笔划就勤查草书字典。在日常书法创作中,他亦注重选择常见的字形,方便普通读者容易认出。
周文彰能够取得如今的成绩,而且越到生命的成熟期他的学习效率越高,创作越旺盛,我认为这都归功于他自己总结的执着与勤勉。而且,随着他的人生阅历越丰富,随着他走入生命的更高境界,随着他所承担的工作责任和社会责任越来越重要,他的执着、他的勤勉也在不断地提升高度和强度。(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杨岚
关键词:周文彰 书法 文化修养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美国纽交所“换装”迎接李维斯上市
江苏盐城化工厂爆炸已救出31人
圆月
纳米比亚举行独立日庆典
“巴基斯坦日”阅兵彩排
山东:春雨润花
当中国京剧遇上意大利歌剧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