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冬季进补有讲究 中医专家为你支招
寒冬腊月 合理膳食才能进补身体
广东省中医院 张嘉文
冬季来临,不仅气温开始下降,人体感觉冰冷,包括头颈部、膝关节、腰部、四肢等,严重时还会出现鼻塞流涕、手脚麻木、头痛腰痛等问题,而且昼短夜长的自然规律也伴随而来,光照少了,人的身体情况也相应改变?!读槭唷1旧衤邸匪裕骸肮手钦咧?,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p>
冬季寒气较重,阳气相对减弱,故而冬季要以温阳为主,人体阳气充足,自然能抵御外界寒邪影响。但是在温阳的过程中,容易阳过而伤阴,故除温阳外,应该以滋阴养血为辅,这样才能达到冬季进补的最好效果。
那么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通过合理膳食达到保暖和养生保健目的。
推荐温阳的食材有羊肉、牛肉
其实冬天想要温阳暖身,不是要吃很多高热量的食物,如果真的只要高热量,那吃甜食、吃曲奇、吃沙拉酱就可以了,这些都是高热量食物。日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吃这些并没有让身体感觉更暖和。这是因为人的机体产生热量,不仅要你提供原材料,还要身体能利用这些原材料。所以在中医的角度,温阳的同时应该加强脾胃运化吸收能力,所以推荐温阳的食材有羊肉,牛肉,猪肚,鸽肉,黄鳝,韭菜,核桃,莲藕,茴香,老姜等等,而推荐健脾养胃的食材有北芪,淮山,莲子,山楂,香菇,糯米,花生,栗子等等。
举个例子:莲藕煲牛展,莲藕熟吃性温,和牛肉一样,具有补脾胃,益气血的功效;花生入脾,是健脾胃的“长生果”;生姜温中和胃。整个汤水搭配就能符合既温阳又养胃的特点,不会温补太过而生燥热之气。
食材既能暖身,又不会上火
在温阳过程中,适当搭配滋阴养血的食材,比如马蹄,玉竹,麦冬,甘蔗,银耳,熟地,枸杞子,龟肉等等。举个例子:甘蔗马蹄焖羊肉,羊肉甘温,健脾温中,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的作用,但是稍微吃多一点,就怕上火,出现口腔溃疡,脸上长痘痘等情况,这个时候配合清热生津,润燥下气的甘蔗和清热生津,化痰消积的马蹄,既能温阳暖身,又不会伤阴上火。
当然,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什么季节,大家总会有各种各样想吃的食物,但是在养生保健的角度,还是有些性质寒凉食物建议少食或不食,比如生冷之品(冰镇饮品,刺身等),非当季水果(西瓜、哈密瓜等),苦寒性蔬菜(芥菜、苦瓜、冬瓜等)。但是虽然大部分水果蔬菜性质偏寒凉,但是都是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所以在食用时,或用温水泡热,或用生姜胡椒等辅料一起煮,调和寒热,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健康。
饮食调理保健,当然是面对大众的,因地因时而给出通过饮食保健养生的方向,但是每个人因为个体差异,在大方向的前提下,可能会有方向的不同,比如痰湿体质的人,要适当增加化痰祛湿的食疗,血瘀体质的人,要适当配合活血化瘀功效的食材等等。希望大家都可以未病先防,以膳为药,食出健康。
艾灸助您冬日“进补”
广东省中医院 李海
说起进补,很多人一下子可能就想到了美味的羊肉、牛肉、花胶等各种各样美味的食物。其实,除了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进补之外,在严寒的冬季,做上几壮艾灸,调整一下经络脏腑的机能,岂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进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上几招,利用冬季进行灸法温补,来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麦粒灸
麦粒灸,听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就想到了,就是把艾柱做得特别小,如同麦粒一样,直接放在穴位上进行点燃,当皮肤感到有烧灼感的时候,迅速将其拿走熄灭的一种艾灸方法。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艾灸的时间比较短,热量比较集中,刺激性强,起效较快,特别适合现在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群,可作为平时保健的方法之一。成书于宋代的《扁鹊心书》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所以,在穴位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中脘、气海、关元、命门、足三里等穴位,每穴灸3~5壮。此外,在艾灸之前,可以在穴位上涂抹少量的万花油,一方面可以粘附艾柱的作用,防止燃烧的艾柱脱落,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烫伤。
隔物灸
隔物灸就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艾灸的温热效应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还可以通过艾灸的温热作用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渗透到穴位当中,加强艾灸的保健及治疗作用。一般来说,在我们平时的保健中,经常用到的隔物灸法主要有隔姜灸和隔盐灸两种。
隔姜灸,是将生姜切成1元硬币厚度的姜片,用针穿刺数孔,放置在要灸的穴位上,上置艾柱,点燃待感觉有灼热感时稍稍提起姜片,换艾柱重新点燃继续灸,每个穴位可灸6~9壮。因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隔姜灸特别适合那些中焦虚寒或寒湿较重而见腹胀、腹痛、胃痛、消化不良、吐泻、大便稀烂等胃肠功能不适的人群,可选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等穴位。
隔盐灸,此法较为局限,一般仅于肚脐处施灸,所以也叫神阙灸。施灸时,取仰卧位,暴露脐部,取纯净干燥的细白盐适量,填满脐部,如过脐部凹陷不明显者,可预先置脐周一湿面圈,再填入食盐,然后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烫热,即更换艾炷,每次可灸3~5壮。中医认为,盐入肾,所以,隔盐灸特别适合那些下元虚衰而见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频数,女性宫寒引起的痛经、子宫肌瘤、月经不调,男性的阳痿早泄,以及寒性腹痛、腹泻等症。
雷火灸
雷火灸是有由多种中药和艾绒制作的特种艾条,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散瘿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一般艾条灸相比,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起效迅速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各种痛症,如颈肩腰腿痛、关节炎、风湿病、女性痛经、乳腺增生,以及青少年近视、弱视、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病。在治疗方法上,与一般艾灸不同的是,雷火灸强调的是以面代线,以线代点的操作手法,往往直接在病患的表面进行大范围的施灸。但在平时的保健中,可沿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进行灸疗即可,一般一周一次即可取得比较满意的预防保健作用。
阳虚人群 在冬季让身体暖起来
广东省中医院 叶子怡 范宇鹏
冬季寒潮一来,常常听到朋友说,手脚冷的午睡醒时暖不过来,脖子一吹风就感冒,一变天就膝盖痛,不敢吃冷饮,否则就腹泻等,如果您每年冬天基本都是这个状态,有可能是阳虚体质哦。
阳虚体质,是因为先天不足,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原因造成的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形体特征: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壮。常见表现:主要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舌润,脉象沉迟而弱?;蚩杉嫔岚祝堪薨?,口唇色淡,毛发易落,易出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发病多为寒证,或易从寒化,易病痰饮。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平素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是体质出了问题,可以先做个体质筛查,包括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测试、红外热成像扫描、全身功能测试、身体成分分析,对自己的体质脏腑经络、寒热虚实有个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摄,未病先防,己病早治,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核心思想。
饮食养阳
阳虚体质者宜多食用甘温补脾阳、肾阳为主的食物,常用的有羊肉、猪肚、虾(龙虾、对虾、青虾、河虾等)、韭菜、茴香、香菜、荔枝、龙眼、榴莲、核桃、胡桃仁、生姜、辣椒、花椒等。
药膳温阳 当归生姜羊肉汤
【原料】当归5g,生姜30g,羊肉500g。
【制作】当归、生姜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廖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
【效用】温中补血,散寒止痛。适合阳虚体质者冬令进补。
特色技术温阳
1. 推八髎穴、温补肾俞
每天以两手摩擦八髎穴2-3分钟,若局部有发热感并向小腹放射则疗效较佳。然后将双手搓热,置于双肾俞穴上2-3分钟,肾俞有温热感、放松感。若有家人帮助则可取俯卧位按摩,或用艾条悬灸肾俞和八髎穴10-15分钟。八髎穴在骶椎两侧的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左右共八个穴位,即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对于阳虚质偏于下焦虚寒,小腹怕冷、不耐寒凉食品、夜尿频多、女性虚寒性痛经及阳虚失眠有帮助。肾俞为肾之背俞穴,具有良好的温阳固肾的作用,又可将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与八髎穴合用起到调养阳虚体质的效果。
2. 川椒浴足搓涌泉穴
睡前用高桶沐足20-30分钟,加入川椒粉20克/次,水要没过脚踝,最好达小腿位置。烫脚时随加热水,先温后热,使足部烫得发红。随即搓脚心,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涌泉穴。先以立起右脚,足趾着桶底,用左足心擦搓右足后跟,起到擦搓左足涌泉穴的作用。这样日数擦搓一百下,再换擦搓右涌泉穴一百下为一轮。如此做三轮共左右三百次即可。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意为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是神经上的保健要穴。川椒辛、温,入脾、胃、肾经,沐足可交通阴阳,调养阳虚体质。
3. 温灸关元穴
睡前取俯卧位,以点燃的艾条距关元穴2-3厘米处施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若小腹内部有温热感传则效果更佳,每次灸30~4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注意不要烫伤皮肤,每周连灸5天,休息2天。关元穴位于任脉(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3/5处),为小肠募穴,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是历代养生保健首选穴之一,除改善阳虚体质外,还有培元固本、解除疲劳、预防衰老、祛病延年的作用。
冬天 宜早睡晚起
广东省中医院 林嬿钊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收藏的季节。
植物会通过凋萎、落叶来减少消耗;动物会通过迁徙、冬眠来对抗寒冷,这都是为了适应大自然的“冬藏”规律,以备来年继续推陈出新、欣欣向荣。
人作为万物之灵,更要懂得如何顺应天地之道来养生保健,以达延年益寿。早在《黄帝内经》就强调“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意思是说,在水结冰、地冻裂的冬天,就不要轻易扰动身体的阳气以保证阳气能收敛闭藏。那如何能藏得更好呢?《内经》给我们的忠告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说冬天睡觉要早睡晚起,等到天亮太阳出来了再劳作。这对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人来说,理所当然,毫无难度,反正日子就该这么过。但对于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增长的这一代人,这样的生活似乎显得“不合时宜”或是“奢侈”。这时“进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进补”本来就可以帮助身体养精蓄锐,从而实现“闭藏”的功能。古人言“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没闭藏好,来年春天就容易生病。而这个“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后天之精”?!跋忍熘笔鞘芤糯跋煊卸ㄊ模欢昂筇熘笔峭ü⑽冈嘶右持谢袢〉?。所以冬天“进补”有利于“藏精”,有利于强身保健。故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天进补,春天打虎”等谚语。而且“进补”得好还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我们在其他生活方式上所做不到的帮助我们身体阳气闭藏的功用。
现代人的各种忙碌,导致了作息的紊乱,虽然难以重复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但不得不说,早睡——仍然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进补”之法,无可替代。即使无法早睡,起码也不应该熬夜,因为熬夜耗损人体的精气,若不注意,任你怎么补,还不够漏多,那就是所谓的“得不偿失”了。冬天进补,食补药补是最受关注与追捧的,其实也是符合人体能量变化规律的行为。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也会随着四季变化而生长收藏。当夏天炎热时,人体的阳气气血向外,此时身体里面的脏腑是阳气不足的,脾胃就运化能力弱,这时候进补的话效果就打折扣了。而当冬天寒冷之时,情况正好相反,自然界的阳气是内收的,人体的阳气气血都易于内藏,更多的能量是收藏在身体里面的,这时候脾胃有足够的力能来消化各种食物,对于滋补类的药食也更容易吸收,所以冬天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要注意,正因如此,冬天若盲补则容易生内热,所以进补的同时注意阴阳兼顾,必要时佐以消积助运之法。
易感冒人群 需注意调养
广东省中医院 陈欣燕
鼻塞流涕、喷嚏连连、怕冷头痛……只要天气稍有变化,月经来潮,或者身边有人感冒,每次都能被感冒击倒,在这样的情况,每年如果超过了4次,那么就可以判断为易感冒的人群。最常伴有的疾病包括鼻炎、咽炎、变异性哮喘,或者各种检查都做了,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这样的人群在寒冷的冬天,发生感冒的次数会更加频密,感冒的症状也会加重。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样的人群大多属于气虚、阳虚的体质。主要由于先天体质较弱,或者后天锻炼不足,工作学习劳累,调养失宜,最终导致肺气虚弱,脾肾不足,出现易疲劳,畏寒怕冷,反复感冒。
这个群体要进行感冒预防,首先注意手卫生,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其次注意保暖,居室内需要通风换气,但其他时候应保持温暖。帽子、口罩和围巾,是外出时固密阳气的有力武器。再次,坚持锻炼,但应该以室内锻炼为主,时间也要控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室外的活动,防止阳气受损。同时需要注意保证睡眠,冬季睡觉时间可以比其他季节长一些。饮食方面,黄芪、党参、山药、莲子、百合,都是可以常用的食疗药物,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鸡肉,也是很好的补益食物。如果舌苔较厚,容易上火的人群,可以多吃萝卜、冬瓜、莲藕,消食化积,祛除内热,平衡阴阳。
除了生活方式的调摄之外,易感冒人群可以采用益气固表的药物进行调养,药茶、膏方都是很好的选择。数九寒天采用三九贴的方法,或者冬病夏治,在夏至后进行三伏贴,温补阳气驱寒邪。在各个节气进行艾灸保健,也是调养阳气的好办法。
编辑:赵彦
关键词:冬季进补 合理膳食 中医调理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