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他们终日生活在恐怖灾难之中,精神正处于歇斯底里的惊恐之中,这种状况何时才能停止??!”
1932—1941年在南京鼓楼医院工作的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逊先生,曾用笔记录下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看到的惨状。
80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
南京之痛,国之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当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牢记历史,捍卫和平?!巴抢肪鸵馕蹲疟撑?,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比昵埃敖皆谑赘瞿暇┐笸郎彼滥颜吖夜酪鞘浇补幕?,仍萦绕在耳边,久久不绝,引人深思。
这一年,“铭记”写在很多人心里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这句名言,提醒着世人“铭记”的意义。
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以不同方式得以留存。
有人用文字记住。
祖母被日本兵从床上拽下来摔死,伯母遭到强暴,与父亲再无相见……对于现年85岁的李道煃老人来说,1937年12月南京城的那场屠杀,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往事如此苦难、沉重,以至于李道煃很长时间都不愿提及。
直到2005年,在得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收集幸存者证言,李道煃致函时任馆长朱成山,才首度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不久前,这位旅居海外多年的老人又向加拿大华人社团的史料展寄去当年写给晚辈的家书。他说,“我是活证人,我有责任?!?/p>
有人用镜头记住。
南京大屠杀期间,国际友人约翰·马吉先生不顾个人安危,秘密拍下105分钟画面,成为揭露日军暴行的铁证。
他的孙子、同是职业摄影师的克里斯·马吉,打算从今年开始重走、重拍祖父走过的路,既从祖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中选取建筑、街道等,又展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南京,反映南京变化发展。
“希望通过这组照片连接中国与西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笨死锼埂ぢ砑怠?/p>
在海外,有人争取通过立法记住。
10月26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通过了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66号动议。此举在西方国家尚属首次。
动议的提出者,是安大略省华裔女议员黄素梅。她在议会辩论中动情发言,多次泪洒现场。如此激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争取加拿大官方认可之路走得十分艰辛。
“安大略省和其他加拿大各省区教育系统,只关注欧洲二战的惨痛历史,却忽视了亚洲的悲惨过去。欧洲人的耻辱也是亚洲人的,亚洲人的耻辱也是欧洲人的,因为我们都是人类?!被扑孛匪?。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倍杂谟辛贾娜嗣抢此担返恼嫦嗖蝗萃崆?,历史的面孔必须清晰。
致力于维系中日和平友好的日本人士,亦是值得铭记的“点点星光”。
今年9月9日凌晨2点,98岁的日本老兵三谷翔在日本家中去世。作为加害者,三谷翔在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0周年时,来到南京向南京人民忏悔、谢罪。他曾说,“我的力量微薄,但我想活到100岁,跟掩盖历史真相的势力斗下去?!?/p>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南京 大屠杀 历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