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回眸600年:直观呈现苏州美术风华
“山泽多藏育,土风清且嘉” ,陆机《吴趋行》中的吴中大地钟灵毓秀,自然令人向往——不用说苏州是工艺之邦,瑰丽精细的苏绣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玉雕有“鬼斧神工”之誉,桃花坞木刻年画是南北三大民间木刻年画流派之一,还有他处无及的苏裱、富于变化的苏州折扇、活泼生动的虎丘泥人、高雅绝俗的苏式家具、玲珑剔透的红木小件以及缂丝、剧装戏剧、民族乐器;不用说苏州有“园林之城”的美誉,不用说冯梦龙、金圣叹,更不用说“吴门画派”这座屹立在美术史上的高峰——11月30日至12月10日,由中国美术馆、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回眸600年——从明四家到当代吴门”绘画特展中,回廊展厅呈现的600年苏州美术大事记,更直观地梳理了600年苏州绘画史风华。

双监行窝图(中国画) 唐寅
29组件71幅“明四家”及吴门后学、董其昌及“四王”等文人画史主流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 18幅苏州近代画坛代表人物如吴湖帆、颜文樑等人精品及75幅当代苏州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汇聚一堂,让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第一次做展做到“后悔没有多给展厅” 。
“苏州地处三江五湖的环抱之中,左拥太湖,右揽运河,气候温和,雨水充沛,自北宋后就成为南方富庶的鱼米之乡。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经济基础延续到了今天,当代苏州依然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古城,领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级市。而苏州美术界几度春风,至今人才济济。吴文化的精华在美术创作中得以集中体现并世代相传,薪火不断。 ”江苏美术馆馆长、江苏省美协副主席、苏州市美协主席徐惠泉介绍。苏州诞生的吴门画派,不仅充满着勃勃生机,而且作为流行艺术反映着时代生活、引领时代风尚;传统文化给予苏州太多的滋养,吴门画派不仅是苏州美术史的光彩一页,更是中国美术史的重要篇章。在评论家李一看来, 600年来苏州人读书写字、作画饮茶、听雨种花,成为国人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的典范。
趋新求异与复古尚博
评论家薛永年认为,早在中国画史第一高峰的六朝时期,继顾恺之之后,吴地就产生了“密体”的陆探微和“疏体”的张僧繇两位人物画大家,陆氏创造的“秀骨清像”影响深远。盛唐水墨山水画兴起,初创期的代表,北有王维,南有写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名言的吴人张璪,“张僧繇和陆探微影响了‘明四家’的不同面貌:沈周、文徵明的诗书画一体为‘四王’的正统派一脉根系所在,唐寅的作品视野开阔,仇英的雅俗共赏则为海派的诞生创造条件” 。明末以后,“吴门画派”的文脉一直延续:“松江派”与“四王”的“娄东派”“虞山派”传人不绝。苏州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超德认为,吴门画派、吴门印派、吴门书派构成了明清吴门大美术的大面貌,吴门风雅、才子佳人构成了吴门大美术的大背景。
编辑:杨岚
关键词:回眸600年 苏州美术风华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