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从融化坚冰到融合发展——两岸交流30年回眸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题:从融化坚冰到融合发展——两岸交流30年回眸
新华社记者
曾经,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对峙隔绝,至亲不得相见,家庭不能团圆,浅浅海峡竟成咫尺天涯,写下中华民族史上无比悲伤哀痛的一页。
30年前的1987年,割不断的骨肉亲情终于融化了阻隔海峡的坚冰,冲开了封闭38年之久的两岸往来之门。
30年寒来暑往,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入深,由单向到双向,热潮不断,波澜壮阔?;仨υ乩?,太多动人故事令人感怀,太多交流成果值得书写,太多经验启示应当记取。站在新时代坐标点上,翻阅那本厚厚的“两岸一家亲故事集”,人们看见一个无比深刻的大主题——
“历史不能选择,但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p>
“我要回家看爹娘”——骨肉亲情融化隔绝坚冰
“多少高堂明镜悲白发,多少妻子长年守空帏,多少儿女不知父生死,多少异乡客夜夜梦神州?!?/p>
1949年,海峡两岸陷入长期军事对峙状态,造成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薄T谀歉鍪贝缋?,多少亲人生离成了死别,多少骨肉小别成了永诀,多少思念之泪凝成了乡愁。
1979年,大陆方面首先倡导开启两岸交流。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呼吁尽快实施通邮通航,同胞直接接触,探亲访友,参观交流。大陆方面的呼吁在岛内产生巨大反响,众多在台大陆籍老兵再也抑制不止思乡之苦,他们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30年前的台北街头,一群五六十岁的老人穿着写有“想家”字样的上衣,奔走呼号,泣述“我想老娘”的心声,发出“我要回家”的呐喊。
“我,何文德,湖北省房县人。今生今世不能活着见父母,死也要回大陆!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你要抓、要杀、要活埋,听清楚,动手吧!”50多岁的老兵何文德振臂疾呼的画面被记录下来,如今看来仍令人深感震撼。
当年3月,何文德和同袍老兵们成立了“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拔颐且殉聊耍矗澳?,难道我们没有父母”“‘生’让我们回去奉一杯茶,‘死’让我回去上一柱香”……“我要回家看娘”的强烈诉求迅速点燃了还处在高压禁锢年代的台湾社会,一场轰轰烈烈的返乡探亲运动如火球般开始融解冰封的海峡。
5月母亲节开始,老兵们在台北连续集会,标语上“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的话语直击人心,合唱歌曲《母亲你在何方》更是催人泪下:“母亲呀我要问您,天涯茫茫您在何方?明知那黄泉难归,我们仍在痴心等待。我的母亲呀,等着您,等着您,等您入梦来……”
“整个大礼堂都塞爆了,外面操场也挤满了人,到场至少有两万人。大家泪流满面,台上台下哭成一片?!痹ㄍ迨佬麓笱Ы淌谕跸ㄇ桌肆匠〖?,30年后再回忆仍不甚唏嘘。
“回家”的民意如此汹涌,台湾当局迫于压力终于1987年10月宣布开放部分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的政策。当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台胞赴大陆探亲申请登记,迫不及待的人们在办理大厅开门前就早早排起了长龙,不少人还是彻夜等候。半个月内,10万份申请表就被索取一空。
离家数十载的游子终于可以回家了。那段时间,寻亲启事成为两岸众多电视台、广播电台的热播节目,媒体争相报道两岸亲人团聚的感人场面?!吧傩±爰依洗蠡亍钡奶ò?,面对几十年不见的父母、妻子、兄弟、儿女,无不泣不成声,有人甚至因激动而休克,有人终究没能见到父母,只能跪倒在坟前痛哭……
在大陆,也有一群盼着回家的老台胞。徐兆麟就是其中一位。1946年冬,15岁的这个台湾客家少年不及与家人道别,就被送往国共内战前线,从此留在大陆。
42年后,何文德等人组成的“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访北京,徐兆麟参与了接待工作?!八且路闲醋拧爰摇?,我们见面就抱在一起,特别激动?!彼匾渌?,“但同样离家几十年的我们还是回不了家,当时台湾当局还不允许在大陆的台胞到岛内探亲。”
直到1994年,徐兆麟才终于回到了故乡台湾,然而“入台理由”是奔丧,他没能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留下深深的遗憾。
探亲潮突破了两岸隔绝的藩篱,头一年就有24万台胞在台湾红十字会登记赴大陆探亲,之后人数不断倍增?!颁噶魉涔眩山?;爝火虽微,卒能燎原?!绷桨督涣髡⒚乓痪蚩慈瘸本捅剂鞑幌?。
滚滚大潮不可挡——交流往来凝聚亿万同胞
开放探亲后,台湾岛内掀起了一股“大陆热”。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走亲访友、寻根祭祖、参观访问、旅游观光。其中,富于开拓精神的台商也很快嗅到了商机,来到大陆考察,寻找事业“第二春”。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吹响改革开放事业的新号角。彼时,台湾产业升级,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大幅攀升,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生机勃勃的大陆成为了台商聚焦的新沃土。
就在这一年,郑宝堂被公司指派来大陆投资设厂。谈起“登陆”之初的感受,现为捷安特中国大陆区总部顾问的他说:“那时候要过来都是很惶恐,不知道生活能不能习惯,工作能不能顺利,一切都是一个未知数?!?/p>
经过25年发展,捷安特现在大陆设有5个工厂,成为全球自行车产销龙头企业?!昂芮煨遥靡嬗诖舐礁母锟藕蜕缁峤?,捷安特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敝1μ盟?。
捷安特只是一个缩影,30年来台商在大陆创造的产业传奇比比皆是。据商务部统计,截至今年9月,大陆累计批准台商来大陆投资项目10.1万个,实际使用台资660.65亿美元,涉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全部一、二、三产业。2016年大陆外贸500强企业前10位中,台资企业有4家。
1987年,两岸贸易额还只有约15亿美元,到2016年已将近1800亿美元,增长了近120倍。30年来,经贸交流合作对两岸经济发展贡献良多,也为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厚植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文化交流是两岸交流大文章里最华美最动人的一篇。也在1992年,12月初的一天,数百位记者、各界人士云集台湾桃园机场,等待一架载有“贵客”的华航飞机?;谠赜星亓瓯碣?、满城汉墓金缕玉衣等110件大陆珍贵文物,它们从陕西、河北等地先汇集北京,再取道香港抵达台湾。
“我非常激动,就像要见情人一样,因为心仪已久!”在机场,时任台湾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林叔心接受记者采访时哽咽了。几天后,“大陆古物珍宝展”在台北开幕,两岸文物界隔绝40余年后的这一“破冰之旅”拉开了两岸文物交流的序幕。展览持续半年,轰动一时,共吸引了38万人次台湾同胞前来观展。
30年来,两岸文化交流精彩纷呈,从文博机构合作办展、共同研究,到剧目跨海演出、电影联映合拍,从书店里两岸作家的简繁体作品,到传统节日里的两岸民俗交流活动,文化根脉在同胞中薪火相传,共同精神家园建设让同胞不断消弭隔阂、日益心灵契合。
正是两岸同胞渴望更多来往的心愿凝聚成为强大动力,把两岸交流大门越开越大。随着互动领域越来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巨大的人流、物流频繁往返两岸,却无奈地长期需要转经第三地。时间来到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方正式启动,大陆方面早在1979年就倡导的两岸“三通”终于得以实现。
随后,两岸交流迈入了双向往来的新境界。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大陆学生赴台就读等等,让两岸同胞你来我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累计达1.23亿人次。其中,近三年来每年往返两岸的人次都超过900万。
盘点过去30年,两岸关系尽管历经风云变幻,遭遇种种曲折,但两岸交流大势沛然莫之能御,始终热络且成果丰硕。今天,两岸交往领域之广、社会联系之密、利益联结之深、情感交融之诚,前所未有,“两岸一家亲”的主旋律高扬在海峡之上,曾波诡云谲的“黑水沟”已成为两岸同胞亲密往来的“黄金水道”。
共享机遇与荣光——融合发展开启崭新时代
“我们在大陆越来越有‘家’的感觉?!痹谙妹盘ㄉ绦峄岢の饧矣蠢?,大陆方面在支持台胞发展、?;ぬòㄒ?、关心台胞生活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费了很多心思、下了很大气力。尤其近5年,便利台胞在大陆工作学习生活的政策举措不断出台,充满诚意善意,温暖人心。
2015年,大陆开始全面实行卡式台胞证,并正式实施台胞来往大陆免签注政策,台胞可自助通关,往返两岸更加便利。为进一步方便台胞乘坐火车、飞机出行,今年铁路和民航部门改造自助服务设备,实现台胞自助购、取票和值机。
细节最见真心。“从卡式台胞证推出,到不断更新就学、就业便利政策,我们看见大陆的确在为台胞创造更好生活环境?!本W橹桨肚嗄杲涣骰疃奶ㄍ迩嗄晖盘迦耸苛植拭乃?,“真的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p>
如果说当年争取“回家”权利的老兵是冲破两岸交流藩篱的“先锋”,那么今天的青年一代正握住接力棒,成为书写两岸交流新篇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台湾学子来到大陆高等学府深造,越来越多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加入创业热潮,为两岸交流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与梦想的元素。
2016年,26岁的台湾青年郭秉伦辞去工作,来到厦门创业。从小深受茶文化熏陶的他运用文创营销和设计专长,将传统茶饮与咖啡、牛奶结合,推出口感各异的创意饮品,很快受到市场认可。
初来乍到,还有些不适应,但郭秉伦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大陆处处充满生机,创意和思想在这里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郭秉伦还将在大陆一年的经历写成了歌:
“几百年之间家人远渡重洋/到了一个美丽的岛叫台湾/努力开荒/不畏艰难……我回到了海的这岸/背负我内心的各种期盼/追梦的理想/这次我也会不畏艰难/……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慢慢成长/带着勇敢的梦乘风破浪。”
如今,两岸青年一代可以成为“同桌的你”,成为“创业合伙人”,成为“爱人眷侣”,他们共同生活、共享机遇、共同打拼,点亮了两岸交流的新希望。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毕敖阶苁榧堑幕坝锉ズ钋椤⒁馕渡畛?,他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扩大两岸交流合作作出重要政策宣示,在两岸社会尤其台湾同胞中产生持续热烈的积极反响。站在新时代潮头,我们充分相信,两岸同胞信心会更加坚定,力量会更加凝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续一路同行,共担伟大责任、共筑伟大梦想、共享伟大荣光。
三十载,半甲子,两岸交流风雨兼程,频结硕果。新起点,新希望,两岸交流仍在路上,继续出发,前景定是无比光明,无比美好。(采写记者:赵丹平、陈键兴、石龙洪、刘刚、孟昭丽、赵博、查文晔、刘欢、张钟凯、张展鹏、付敏、许晓青、陈寂、赵宇飞)(完)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两岸交流30年 回眸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