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孙来斌:朗照人类命运的中国智慧
作者:孙来斌,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阔步走向民族复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谋划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向世界呈现了中国发展的国际理念、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体现出高超的中国智慧。
纵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大国的崛起与国际秩序的改变,往往相伴相随;既往的历史经验表明,崛起的大国大多会通过战争等暴力方式来改变既有的国际秩序。近年来,西方社会接连遭遇各种?;?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相形之下,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世界如何看待中国,中国如何回应世界,无论是于世界而言,还是对中国来说,都显得极为重要。
当下,国际上有一些所谓“陷阱说”。一说认为,美国国运走弱,即将从“世界领导席”上退出。如果中国不及时填补“权力真空”,世界将陷入没有领导者的“金德尔伯格陷阱”。一说提出,中国的强势发展必将对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发出挑战,因此中美两国必将发生冲突,世界将陷入新老大国必有一战的“修昔底德陷阱”。按照这些说法,中国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困境。如果信以为真,中国只有停下发展脚步、裹足不前了。那实际上就陷入了“思维陷阱”“话语陷阱”“意识形态陷阱”。在这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应对。我们要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不要因一时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国家的言论而受到影响,更不能掉入别人故意设置的各种陷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将继续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承担与本国实力相当的国际责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他全面阐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发展前景、文明交流、生态体系等方面论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路径,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整体。当前,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逐渐将理念转化为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变得越来越真切、可感。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构想,因其蕴含着合乎人类整体利益的价值观、安全观、发展观、文明观而尽显思想魅力,为推进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对接联合国精神,维护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人类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这是《联合国宪章》的卷首语。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按照这一构想,中国将与其他国家共同创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美好前景。
超越丛林法则,树立共建共享的安全观。在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解释社会现象。长久以来,西方世界深受这种观点影响,依靠武力、强权并不惜损害他国利益来保障自己的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不是国与国相处之道。穷兵黩武是霸道做法,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总书记指出,实现各国共同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愿同各国政府及其执法机构、各国际组织一道,高举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旗帜,加强警务和安全方面合作,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摒弃单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的发展观。一些西方国家出于狭隘的民族立场,依仗军事和经济优势,在对外政策上长期奉行单边主义。时代在进步,世界要发展。在处理当前国际关系时,千万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习惯于冷战思维。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理念,世界各国也期盼着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阐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时宣布: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他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p>
打破西方中心主义,彰显多元互鉴的文明观。由于西方国家长期走在世界现代化的前列,因此,许多西方人士抱持着浓厚的制度、文化优越感,西方中心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着发展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事实上,人类文明发展是多样的,而不可能是单一的;不同文明只有样式之别,而无高低之分。“正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花朵都变成紫罗兰这一种花,我们也不能要求有着不同文化传统、历史遭遇、现实国情的国家都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毕敖阶苁榧钦庖凰捣?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在此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不同文明凝结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相互之间要对话,不要对立;要交流,不要取代。人类历史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它的美好未来。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中国 人类 发展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