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为罕见病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2014年的“冰桶挑战”让罕见病的概念迅速广为人知。全世界目前已发现7000多种罕见病,累及3亿人。中国人口基数超过13亿,庞大的人口基数让一些罕见病变得不罕见,但仅有5%的罕见病患者能够找到有效的药物。
药物严重依赖进口,上市审批步伐加快
“7000多种罕见病中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药物仅400种~500种。而在我国上市的还不到20%,绝大多数为进口药物?!苯赵诰┱倏牡?2届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大会暨第6届中国罕见病高峰论坛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化药一部高级评审员张杰披露出上述数据。
张杰介绍,目前已有超过130种罕见病药物在国内获得批准,上市审批正在加快。比如2016年11月,全球目前唯一治疗C型尼曼匹克病的药物麦格司鲍胶囊在国内免临床试验上市;2016年10月,治疗儿童活动性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托珠单抗注射液在国内免临床试验上市;2015年10月,全球目前唯一批准用于庞贝病的药物注射用阿糖苷酶在国内免临床试验上市。
“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成本是常见药物的25倍,让很多药企望而却步?!毕亩泄芫泶苑菜?。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生物制品临床部部长高晨燕介绍,2015年~201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政策征求意见稿(第52号~55号公告),希望能推动罕见病药物研发。比如第55号公告提出,申请人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时,可同时提交实验数据申请保护。对既属于创新药又属于罕见病用药、儿童专用药,给予10年的数据?;て冢皇粲诟牧夹托乱┑暮奔∮靡?、儿童专用药,给予3年数据保护期。
在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张抒扬看来,挑战也是机遇?!昂奔∫┪镅蟹⒁殉晌鞴导刈⒌哪勘辍N蠢次夜镆揭┎捣⒄怪薪晌恋?。据估计,罕见病药物的市场增速将是非罕见病药物的2倍,到2020年,罕见病药物全球销售将在处方药销售中占20%,商业价值巨大。”记者在会上获悉,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中,41%为“孤儿药”。
科研带来曙光,登记要多方合作
科技部批准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全国20家主要罕见病研究单位申请的“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项目2016年12月启动,首次在我国建立统一标准的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并开展大规模罕见病注册与队列研究,覆盖病种包括心肺罕见病18个、内分泌代谢与血液系统15个、神经骨骼与皮肤罕见病16个、儿童罕见病10个。
平台建设牵头人张抒扬介绍,合作单位会不断拓展,病种也不限于项目书所写。据了解,国家罕见病注册登记系统今年7月上线。截至9月,105种罕见病在线登记已完成5443例。预计到2018年9月能收集并随访病例2.5万,202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5万例?!按恿俅卜矫娼泻奔〉羌?,通过长期随访,积累患者从发病到预后完整数据,建立罕见病多中心临床资料库与国家罕见病生物样本库,同时建立罕见病研究协作网络,进而开发相应的技术标准,推动资源整合。”
目前,该项目取得一定进展。张抒扬介绍,在针对国人的102例特发性或遗传性心肌病研究中,已收集了两个大型携带未知基因等罕见心肌病家系,这是发现新型信号通路和新靶点的珍贵资源。同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MYBPC3基因突变导致限制型心肌病。研究还发现,在102位患者中,致病基因携带者66例(64.7%),其中具有家族史基因阳性率为82.4%。且携带致病基因的患者临床预后更差。而这些都是中国人群罕见心肌病热点基因的重要数据。
张抒扬说,我国的罕见病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且数据涉及患者隐私安全,在?;せ颊咭降那疤嵯?,破除研究孤岛促进科研,与国际组织做好对接,分层开放患者信息是重要议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生物工程学教授哈维·劳迪士院士介绍,在美国,大部分的注册登记依靠患者组织?!盎颊呔咛逍畔⒃嚼丛街匾?,尤其是分子诊断信息。”国际罕见病与孤儿药协会主席曼努埃尔·波萨达则表示,欧盟各国也在逐步地探索建立全国范围的罕见病注册的体系。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核心
“小时候妈妈背着我去3、4公里以外的地方看病,我的腿上扎满针,求医30年,误诊经历不胜枚举。”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说。近一半的罕见病患者在儿童期发病,不少医生对罕见病认知有限,部分罕见病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有数据显示,30%的罕见病患者至少经5位以上医生诊断,48.3%的患者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罕见病表型复杂、外显率不同,确实给明确诊断带来挑战,且目前医院的科室设置还是以器官和系统为基础的,很难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蓖么笱Ц绞羯虾J械谝桓居け=≡褐魅我绞Χ翁谓淌诒硎?,以产科医生或儿科医生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是理想化的诊疗模式,同时要能提供一站式多种基因测序。但如何在现实中设计临床服务流程,包括降低测序价格都需要探讨。
9年前,黄如方以患者身份成立了两家公益机构,帮助罕见病患者?;迫绶剿?,近10年他经历了罕见病从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也看到政策不断向好。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成立,药物审批加速、基因检测技术进步、医保不断论证等给患者带来更多美好的期待,但仍有提升空间。目前,国内已有约70余家病友组织活跃在罕见病工作中,包括宣传教育、药物开发、政策倡导等各个环节。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核心议题。让患者的声音被听到,每项重要决策中应该有患者的声音?!被迫绶胶粲趸颊吖毕鬃约旱氖?,同时呼吁开展患者教育,对于暂时没有有效治疗方案的患者,要学习如何与疾病和平共处。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罕见病 患者 药物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