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探寻神秘的中山古国
时间抹去了历史,零星史籍的记载给其蒙上神秘外衣——中山国,这个号称战国第八雄的千乘之国,曾一度被人遗忘。1935年平山三汲的一块大河光石,叩开了中山国历史的门扉;1974年考古工作者的一把手铲,不经意间的触碰,唤醒了埋藏在地下的神秘古国。沉睡了两千多年的中山国正在用其遗存,讲述鲜为人知的历史……
四龙四凤铜方案
曾经战国第八雄
中山国是东周时期白狄鲜虞在河北中南部建立的国家。从公元前506年中山之名始见记载于《左传》,至公元前296年被赵国所灭,共有7位国君统治中山。200余年的跌宕捭阖,见证了一个不屈的古老民族,一段慷慨悲歌的历史。
中山国人骁勇善战,铁血精忠。国土面积“方五百里”的中山国,自建国伊始就加入到列国争衡的战争中,多次与大国顽强交战,曾经抵御晋国、攻赵伐燕、参与“合纵”等等,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与战国的历史脉络所暗合。
就是这样一个“千乘之国”,在春秋“十二诸侯”、战国“七雄”等强国中夹缝求生,不仅“久而不倾”,反而留下了中山、燕、赵、韩、魏五国相互称王的历史经典,成为名副其实的战国第八雄,中山国的重要历史地位可见一斑。清代王先谦曾说:“战国所以盛衰,中山若隐为之枢辖,而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如中山者,抑亦当时得失之林也?!?/p>
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可谓是“附魏则魏强,入赵则赵盛,中山之存亡为燕赵之利病,宛如举足轻重的小砝码,本身重量虽轻,却能起到左右局势的重要作用”。中山国的历史为战国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着先秦时期戎狄民族与华夏民族的融合。不仅如此,中山国历史更是河北地方史的重要组成,其文化与燕赵文化密不可分,为燕赵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元素。
“千乘之国”都邑的最早发现
1935年,带有19个形似金文大篆的大河光石被刘西梅老人发现,考古人员意识到,2200多年前消失的一个神秘王国与今人不期而遇了。果然,“公乘得守丘刻石”成为开启中山国王墓神秘大门的钥匙。
20世纪70年代,河北省文物部门对中山国墓葬展开挖掘,出土了为数庞大的车马坑与陪葬墓,发掘出的文物都具有北方民族文化特色,与战国晚期的赵国、魏国文物相近,但又出现许多反映游牧民族的帐幕构件、具有明显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风格的青铜饰品,在世界各国展出时造成不小轰动。
目前,全国重点文物?;さノ恢猩焦懦且胖返闹魈宀糠治挥诤颖笔∈易衅缴较厝诚?,始建于公元前380年,废弃于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见证了中山国从复兴到灭亡的全部历史。20世纪80年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中山古城遗址进行发掘,基本探明中山古城遗址大致范围。
两千年的历史积尘没能掩盖这一代强国和它的都邑,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中山古城的轮廓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清晰,这一发现填补了战国时期“千乘之国”都邑遗址的空白,也被考古学界视为战国时代保存最好的都城之一。
中山古城建城时期正赶上中国古代第二次城市建设的高潮,规划成熟、功能完整。整体都城平面呈不规则的三角形,东西约4公里,南北最长处约4.5公里,一道南北向的隔墙将全城分为东西双城。东城分宫殿建筑区、官署建筑区、官署手工业作坊区;西城分王陵区、居住区、商业活动区。古城东西二城的对称性双城布局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列国都城遗址的典型代表。
从整体来看,城址处于中山国疆域范围偏中心的位置,这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选址要在政权所控制疆域中心的思想。另外,城址因地制宜,南面滹沱河,北枕东西灵山,依形建城,与周围自然要素融为一体,形成了极其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在城址的规划中,东城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设计初露“中轴线建城思想”的端倪。
中山古城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它遵循“崇山思想”而进行的城址规划,即中山国有“城内有小山……俗以山在邑中”,这座“小山”为位于东城西北角的黄山,海拔197.7米。东周列国都城中,明确记载城内有山的只有两个国家,中山古城就是其中之一。
编辑:杨岚
关键词:探寻神秘的中山古国 中山古国 战国第八雄的千乘之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