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收藏鉴宝头条收藏鉴宝头条
追寻红山玉文化五千年
中华民族爱玉和用玉的传统始自兴隆洼文化时期,距今已有8000余年的历史,并且延续至今,未曾中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早期发展阶段,玉器是贯通天地、沟通祖灵和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秦汉以后至明清,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进程中,玉器发挥了延续文明血脉、凝聚民族的共识等重要功能,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翁牛特旗赛沁塔拉遗址出土)
这也可以说,鉴于距今5300~5000年左右,红山文明已正式形成,因此,红山文化玉器的成就亦可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1935年,日本人发掘了赤峰红山后遗址;195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先生首次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红山文化研究多年来已成为考古学界中的显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红山文化发现和研究历程中,牛河梁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红山文化研究的重点是文化内涵特征、源流关系与文化交流等领域,其中红山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的交流关系亦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牛河梁遗址的正式考古发掘工作始自1983年,此前经过调查和试掘,直到今天,田野考古工作仍在继续。2012年底,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大型考古发掘报告——《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正式出版,系统刊发了20余年牛河梁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材料,对于深入推动红山文化与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红山文化斜口筒形玉器(牛河梁遗址出土)
牛河梁遗址分布范围广达50平方千米,发现坛、庙、冢等祭祀和墓葬遗存,出土一批具有典型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的红山文化玉器,也使得红山文化玉器群最终得以科学确认,成为中国史前玉器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期的代表。
以牛河梁遗址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为参照,国内外博物馆早年征集、收藏的红山文化玉器的文化性质与年代得以确认,进一步丰富了对于红山文化玉器内涵的认识。
由此可见,牛河梁遗址的发掘和成组玉器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广泛关注红山文化与辽西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关系及其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所发挥的作用。这也就是说,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雕琢和使用能够深刻反映辽西地区史前社会的重要变革,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红山文化玉雕工艺技术的
飞跃性进步
史前时期玉雕工艺技术的进步是判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判定当时社会是否拥有高等级技术能力的重要实证之一。红山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承继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传统,在玉雕工艺技术方面具有明显的传承轨迹。
兴隆洼文化玉器是中国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玉器,将我国雕琢和使用玉器的历史上推至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创了中国史前时期雕琢和使用玉器之先河。玉玦是兴隆洼文化最典型的器类之一,通常成对出自墓主人耳部,是目前所知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耳饰。红山文化早期资料零散,目前尚未发现玉器;红山文化中期玉器发现数量较少,目前仅知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的一座墓葬内出土一对玉玦,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判断,兴隆洼文化玉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的直接源头。
红山文化晚期,玉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玉雕技术取得飞跃性进步。线切割技术始自兴隆洼文化,在红山文化晚期依旧流行,技法更加娴熟,不仅用于玉料的切割,在制作斜口筒形玉器、曲面牌饰等器类上广泛使用。
同时,红山文化晚期的玉雕匠人掌握了锯片状切割技术,器体扁薄、形体较大的勾云形玉器、玉凤等均采用锯片状切割技术进行加工。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27号墓内出土一件勾云形玉器,长28.6厘米、宽9.8厘米,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的一件红山文化玉器,其背面留有一道长达l4.6厘米的锯片状切割痕迹。玉器的抛光、施纹、钻孔等工艺技术更加规范和成熟。从出土文物来看,几乎所有玉器表面均经过抛光处理,部分器类的局部或通体雕琢出各种纹样,如阴刻线纹、瓦沟纹、凸棱纹、网格纹、几何形纹样等。阴刻线纹主要用来表现动物形体的各部位器官及外部轮廓特征;瓦沟纹主要雕琢在勾云形玉器的正面和曲面牌饰的正面;凸棱纹主要雕琢在棒形器的一端,龟的背部,鸮、蚕等器体的外侧;网格纹和几何形纹样分别见于赛沁塔拉、东拐棒沟C形玉龙的额顶、下颌部位和尖山子玉猪龙的背部。
红山文化玉器上的钻孔比较普遍,有单面钻成的圆孔或自两面相对直钻而成的长孔,还有自两侧斜钻而成的洞孔,后者为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钻孔方式。
从造型题材看,红山文化玉器可以分为装饰类、工具或武器类、人物类、动物类、特殊题材类。装饰类玉器主要有玦、环、管、珠等。玉玦是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典型器类,至红山文化中期依然流行;然而至红山文化晚期,耳部佩戴玉玦的习俗几乎消失,这是辽西地区史前用玉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牛河梁上层积石冢遗存共出土145件玉器,其中玉玦仅有1件,出自墓主人右侧胸部,未作为耳饰使用。工具或武器类玉器主要有斧、锛、凿、钺、棒形器等。兴隆洼文化工具类玉器与石质同类器造型相近,但形体明显偏小。红山文化工具类玉器与石质同类器造型相近,形体相当,有的明显偏大。人物类玉器较少,正式发掘出土的整身玉人仅有l件,出自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大型墓内,通高18.5厘米,采用带有红褐色皮壳籽料雕琢而成。动物类玉器主要有龙、兽面形器、鸟、鸮、鹰、龟、鱼、蚕等。动物类玉器的造型特征突出,气韵生动,充满灵性,是红山文化晚期玉器雕琢工艺取得飞跃性进步的重要体现。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一号积石冢l号大型墓内出土2件玉龟,分别放置在墓主人左、右手部位,一雌一雄,特征鲜明,充分体现出红山文化先民娴熟的玉雕工艺技术、精细入微的生活观察能力及特定的原始宗教观念。
红山文化特殊类玉器是为满足宗教典礼的特殊需求雕琢而成的,造型奇特,工艺复杂,寓意深刻,主要器类有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璧、双联璧、三联璧等。动物类和特殊类玉器的大量雕琢和广泛使用,突破了辽西地区原有的玉器造型传统,从出土数量和分布地域看,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和玉猪龙应为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器类,对夏商周时期的玉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玉人和玉凤具有独特的专属功能,共出在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墓葬内,属于红山文化晚期的王者用器。
编辑:杨岚
关键词:追寻红山玉文化五千年 红山玉文化五千年 追寻红山玉文化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