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海归”失落恰证就业市场走向成熟
近日,有媒体披露国内的“海归”在就业市场上正经受着“冷遇”的情况,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另外,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8月22日《时代周报》)
花费上百万的资金外出“留学镀金”,回来找个几千元月薪的工作还得东奔西跑,甚至是四处碰壁,这对于学成归来、意气风发的“海归们”而言,失落和沮丧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是今非昔比,而且是迥然不同,是用人单位不重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吗?当然并非如此。如今的“海归”数量与日俱增,不再稀罕是外因,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不在乎你是不是“海归”,而在乎你的真才实学,你与招聘单位岗位的“匹配度”。说得更直白点,你对企业而言,到底有多少价值?
“外国的月儿比较圆”,是以往一些国人“崇洋媚外”情结的表现,好像出去转了一圈,拿了个外文书写的文凭,就有了“精英品味、全球视野”,回来就应该受到万众瞩目、高规格礼遇,找工作更是得精挑细选一番,好比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事实上过往也确实如此,“海归”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是就业市场精英的代言词。
然而,现如今,随着留学人员的逐年增多,面对海量回归的“海归”,就业市场并非是简单的投怀送抱、照单全收,反而是多了几分慎重和理性。对比而言,国内的一些名校毕业生并不都技不如人,正如有人力资源经理所言:“我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很松散,理论知识都学不扎实,修满学分一年两年就毕业,最符合公司需求的只有语言了?!比绱说摹昂9椤?,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比喻恐怕也不为过的。
不唯学历、不唯“海归”,注重真才实学、注重实际效用,这无疑是劳动力市场走向理性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不问“海归”实际水平、能力如何,仅凭一个“海归”的金字招牌就想混得“金饭碗”“黄金屋”,在当下的人力市场简直是一种痴心妄想罢了。再说,“海归”受不受待见,关键是由自身的能力素质所决定的,岂有仅靠一个“金马甲”一招吃遍鲜的道理?
“海归”的失落,与其说是一个身份标签的黯然失色,不如说是就业市场走向成熟、理性的必然。这不仅有利于培育、强化国内正确的人才录用观,对于准备外出和正在海外深造的学子,无疑也是一种鞭策、一记警钟。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归”人才市场遇冷,从长远看,并非坏事一桩。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海归 市场 失落 走向 成熟


红红火火中国年
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
火车站里的交响音乐会
我国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
多彩迎新春
埃及展出从英国追回失窃浮雕文物
世行行长金墉将提前卸任
脱欧与时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