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在中国拼贴画中寻找遗落的中国美术史
八破画的现状
展览也展示了新一代画家的八破画,比如耿学知(生于1973年)的《玉兔迎春》(2016),王超(生于1974年)的《锦灰堆八破图》(2006),陈丹青(生于1953年)的油画《唐太宗和王原祁》(2005),他们一方面复兴传统技法,另一方面用新材料,容纳更多的当代元素进行新的探索。

陈丹青,《唐太宗和王原祁》,2005,油画。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白铃安表示,中国国内的博物馆没有八破画的收藏,它们散落在私人藏家手里。她希望可以把八破画带回中国展览,现在正在和国内的博物馆寻找机会。
八破画过去被忽略,白铃安认为:“那时候文人和美术史有点看不起(八破画),他们觉得有点俗气,认为这里面只是技法。从宋代开始,写实画法的画就不被重视。(他们从传统的中国绘画观点审视八破画),但是从我们的眼睛看会非常有意思?!?/p>
被忽略的或许不只是一种绘画门类,还有它所崇尚的“接受不完美和残缺”的美学观念。
站在今天回望八破画这个中国美术史的遗珠,它既熟悉又陌生。而它的回归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中国绘画的多元,和中国美学观的多元。
【关于白铃安】

白铃安(Dr. Nancy Berliner),图片:波士顿美术馆
白铃安(Dr. Nancy Berliner),波士顿美术馆中国部主任,哈佛大学艺术及建筑史博士。曾任迪美美术馆(Peabody Essex Museum)中国部策展人,1997年主持了将面临废弃的200年历史的安徽老宅“荫余堂”拆运至美国重建。每个构建被原封不动搬到美国,共历时7年。清代民宅“荫余堂”在美国重生,轰动一时。研究方向包括中国建筑和民间家具。曾策划“养性怡情:乾隆珍宝展”,巡展至迪美美术馆和大都会美术馆,此展也是乾隆花园首次面向公众展示。
“抱残守缺:中国八破画”(China’s 8 Brokens: Puzzles of the Treasured Past)于2017年6月17日至10月29日在波士顿美术馆展出。
编辑:杨岚
关键词:中国拼贴画 美术馆 波士顿 中国美术史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