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从首都博物馆和台湾历史博物馆 看文化传承之美
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日深,两岸人民相互往来、旅游,不少民众会选择参观两岸最热门的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我是台湾的学生,暑假期间来到北京实习,有幸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发现首都博物馆与台湾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台湾史博馆)有几分相像,同时也感受到两者建筑风格迥异,藏品数量和内容差别,文创产品设计思路不同。我记录和总结了一些资料,对比两者的异同,让大家了解一下两岸博物馆特色与差异性。
现代建筑文化新坐标与传统宫廷式建筑
首都博物馆的建筑十分现代化,不锈钢顶棚、玻璃幕墙让阳光洒落大厅,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空间的封闭、沉闷的感觉,营造出开放、温馨、明亮的文化休闲环境。破墙而出的青铜柱体,象征发掘文物,在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并置下,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也表达对历史与未来的描绘。
位于台北的台湾史博馆,四层楼空间大的参观空间,总体面积约首都博物馆四分之一。建筑外观以优雅的传统宫廷式建筑为特色,揉合了明清风格,典雅瑰丽。不少游客来史博馆参观后,会到一旁的植物园观赏,特定季节会有候鸟来此栖息,吸引不少摄影爱好者前来。
大而强与小而美的馆藏
首都博物馆属于综合性强、规模大、软硬件设施先进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展示内容涉及到综合学科,如人文、历史、宗教、艺术等。展陈以《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为特色,表现恢宏壮丽的北京文化。馆藏文物达25万件,包括:青铜、陶瓷、书画、石刻、钱币、玉器、织绣、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民间工艺品等文物。
台湾史博馆是台湾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外另一个以展示华夏历史为主的博物馆。台湾的博物馆没有综合与专业博物馆之分,规模上与展示内容多半偏向专业类型。位于台北的台湾史博馆偏重于历史文化,藏品近5万件,主要来自河南博物馆迁台文物及日本战后归还的古物,上从殷商时期下至民国,馆内经常展出如甲骨、青铜器、玉器、瓷器及文献等。
两家博物馆的展品有着相似性,首都博物馆收藏规模量大于台湾史博馆,但台湾史博馆展品多元化,定期邀请外国知名展物举办特展,如近期举办的美国动画《皮克斯30周年特展》吸引了不少民众参观。首都博物馆举办过的特展仍以中华文化展物为主,如近期举办《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参观质量:量大与质精
首都博物馆开放免费参观,年接待观众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台湾史博馆则需购票入场,常设展门票6元、特展门票约60元,年参观人数约20万人次。台湾史博馆参观人数不如首都博物馆,但参观路线规划明确,不需要通过安检,没有大量人潮挤爆博物馆情形,相对提升参观质量。
首都博物馆最大优势在于体量大,馆藏丰富、参观人数多。然而论文化服务的细腻度而言,台湾史博馆是较好的。台湾史博馆的解说员以及志工受完整教育训练,热心、详细地为游客解说,如同将自己开心的事物分享给游客。
高冷美与多元化趣味性文创产品
台湾史博馆经营文创商店超过20年,在台湾的各大机场几乎都有设店,一年吸引10万人次购买,已成为台湾史博馆重要的收入来源,其文创产品特色在于除了造型有趣外,更是因为贴近民众生活,让遥远的历史印记显得更加亲民,广为游客所接受,文创综合实力仅次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对于台湾史博馆,首都博物馆销售的纪念品显得比较高冷,价钱略高,难以贴近民众生活,实用性不高。
博物馆创新创意结合科技突围
台湾史博馆目前面临参观人数逐渐下滑的情况。台湾史博馆馆长张誉腾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看展民众被动漫展等高互动性展览吸引走,因此,台湾史博馆需要结合科技突围,并且通过设置在机场的店面、文艺走廊来增加台湾史博馆曝光度。数据显示,机场文艺走廊参观数一年达250万人次。此外,透过精致的网站设计、贴心志工服务、行动博物馆、创意的纪念品、舒适的人文餐饮环境搭配观光旅游路线来增加曝光度。
首都博物馆则是结合科技,在特展中曾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R)还原考古现场,让参观者有亲临考古现场的真实感。并透过数位游戏互动,吸引孩童的目光更增添在博物馆参观的乐趣。
寓教于乐将博物馆文化扎根于孩童心中
台湾对孩童的文化教育发展较早,从幼儿园开始带领孩童定期参观博物馆,将博物馆文化教育扎根于孩童。透过趣味性活动,例如:闯关、有奖征答、集满盖章数换精美小奖品、游戏数位互动教学,让孩童开心地学习文化知识。
首都博物馆也推出活动增进孩童的博物馆文化教育,例如近期举办的读城二期“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展览没有什么开幕演讲仪式,首次采用沉浸式情景的表演形式,通过古琴、太极、踢毽子、画画等表演,将老北京文化融入带领观众于情景中。
博物馆的存在,对一个城市而言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是城市居民心中的一个文化坐标;是孩子们学习的殿堂;更是人与人之间维系共同记忆、保存文化的一个重要场域。不同的博物馆最终目的都是在打造一个最佳的人文环境,让人们不仅能在博物馆中获得很多历史、艺术等文化知识,还可以陶冶心灵。相信两岸人民在参观游览两岸博物馆,彼此学习、相互欣赏,在两岸博物馆之间找寻美好文化传承,让两岸间博物馆相互辉映。
编辑:杨岚
关键词:博物馆 台湾 文化 首都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