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研究述评
传统艺术史研究的重心是风格研究,随着西方艺术社会史研究和艺术赞助研究的兴起,它们在客观上推动了对中国书画鉴藏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明清的收藏家们,项元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一
项元汴(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山人,是我国书画史上最大的私人鉴藏家。自明代中晚期以来,以他为中心的“嘉兴项氏”便成为特定的专有名词, 频频出现在诸家著录之中。彭元瑞《知圣道斋读书跋》论及张丑《清河书画舫》时,批评他“所藏有限,特向项子京家稗贩耳?!?其实何止张丑,因项氏而成就自己宝藏者实不可胜数。以安岐《墨缘汇观》为例,其著录书画出自原项元汴庋藏的便有一百三十八件之多 ,而我们今日的中国书画史,又有多少内容是建立在项氏的藏品基础之上?
但历史似乎并没有给予他很好的评价。明清笔记中的项元汴,除了拥 有惊人的财富,便常常是一副吝啬而尖刻的嘴脸,又由于文彭兄弟为他担任过书画鉴定的顾问,他本人的鉴赏能力也因此被广泛质疑。他遗憾地未给后世留下一部著 作,却留下饱受“丽人黥面”之讥的鉴藏印,随见于书画史中的煊赫巨迹,那几乎是人们对他最鲜明的记忆了。而更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文献记录的缺失令钩稽史料的 工作进展艰难,他的面孔故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愈发模糊,只留下一个概念化的粗陋身影。在以文人为舞台中心的艺术史写作框架下,的确鲜有学者会为一个商人 而劳费心神。
传统艺术史研究的重心是风格研究,随着西方艺术社会史研究和艺术赞助研究的兴起,它们在客观上推动了对中国书画鉴藏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明清的收藏家们,项元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引起了普遍的重视。
海 外及台湾学者较早对项元汴展开了艰辛的研究。那志良《项子京及其印章》、黄君寔《项元汴与苏州画家》(Hsiang Yuan-pien and Suchou Artists ) 和翁同文《项元汴千文编号书画目考》,是早期项氏研究领域的精彩力作。上世纪80年代初,韩国学者郑银淑在那志良、李霖灿先生的指导下,完成《项元汴之书 画收藏与艺术》的硕士学位论文,1984年由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刊行成书,成为项元汴研究的首部专著。该书对项元汴的家世、生平、收藏以及书画创作,都进行 了系统的论述。尤值得称道的是,郑银淑率先利用著录等典籍,尝试对项元汴旧藏书画作出统计与估算,成为我们今天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堪称筚路蓝缕之作。
限 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项元汴之书画收藏与艺术》一书在写作时,尚有诸多重要史料无法得见。例如,作者使用了李日华的《六砚斋笔记》一书,但更为重要的《味 水轩日记》以及《恬致堂集》,郑银淑在那个时期的台湾,或许还无法获得,甚至很可能并不知道。因此,作者也大大低估了李氏与项氏之间的关系,她推测说: “因为李日华出身于农家,得了进士以后才能够与项元汴交往。项元汴卒时,李日华年仅二十六岁,尚未中进士,所以他与项元汴的交往不多?!?由于李日华著作在项氏研究中有着特殊的意义,郑氏因条件或见闻所限,错过了这些关键材料,故而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该书的深入程度。不过,我们不能以今天 的条件苛求一位海外学者,直到今天,郑银淑的著作仍是项元汴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大陆方面的研究则集中于对项元汴家系的考证。其中,徐 邦达先生的《嘉兴项氏书画鉴藏家谱系略》 、陈祖范先生的《项墨林家系书画收藏考》 两篇颇具代表性。1998年,陈麦青先生以日本所见稀有明人文集,撰写了《关于项元汴之家世及其他》 ,首次披露了项元汴家族的珍贵原始资料,是同类研究中最具影响的文字,也是近二十年来项元汴研究最重要的基础性成果之一。以上学者的努力,已基本明确了项 元汴家族的基本面貌,对明清以来各类相关文献的梳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07年,笔者在综合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发表《项元汴家系再考》 一文,对项氏家系的若干问题再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次年,笔者发表《项元汴嘉兴活动散考——兼论项氏与吴门画派的关系》,集中讨论了项氏研究中的一些细 节。
2006年及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叶梅及中央美术学院吴仝,分别在欧阳中石先生与金维诺先生的指导下,先后完成《晚明嘉兴项氏 法书鉴藏研究》和《项元汴之鉴藏印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她们在各自的突破口上,以艰苦的毅力和求实的精神,把项元汴研究引入了纵深方向,令人钦佩。
几乎与叶梅同时,远在南方的中国美术学院,万木春以《味水轩里的闲居者——万历末年嘉兴的书画世界》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该书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 版。在第四章,他透过项元汴的同乡晚辈、晚明重要批评家——李日华的视角,以一定的篇幅对项元汴家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深刻揭示了文氏趣味在嘉兴由项 氏世家展开的传播途径,显示了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与写作方法论的自觉。尽管作者称本章并非对项元汴的全面研究,但它无疑是关于项元汴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有 关项元汴研究的最新成果几乎都出现在2012年与2013年,它们分别是沈红梅的《项元汴书画典籍收藏研究》(2012年3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杨丽 丽的《天籁传翰——明代嘉兴项元汴家族的鉴藏与艺术》(2012年8月,台北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李万康的《编号与价格——项元汴旧藏书画二释》 (2012年10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笔者的《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作为“艺术史研究丛书”系列,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正 式发行,同年6月,叶梅的《晚明嘉兴项氏法书鉴藏研究》(图六)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问世。以上五部著作几乎同时推出,反映了项元汴在明代艺术史尤 其是鉴藏史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沈红梅系嘉兴图书馆副馆长,同时具有图书馆学的学术背景。其《项元汴书画典籍收藏研究》是其数年 来于浩瀚文献探稽钩沉、披沙沥金的心血结晶,如果与翁同文、郑银淑及叶梅等学者的出色统计相比较,它对于我们分析和提炼明代中晚期书画鉴藏的一般观念,是 极有帮助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沈氏著作的重点,是收集、整理项元汴旧藏历代书画、图书的目录,以目录的编制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项氏旧藏书画、图籍目录进行综合类比,总结项氏收藏活动的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该书是对郑银淑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不过,由于作者对 历代著录的项氏收藏缺乏严谨的考辨,伪作问题并未得到清理,同时也存在不少误会,如李成的《晴峦萧寺图》,作者误认为系美国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藏本 ,实际上,文献所著录的这件“文三桥售之项元汴”的李成作品,与纳尔逊藏品并无关系,纳尔逊藏同名作品并未经过项氏的收藏。另外,尚有少部分画作因在不同 著录中存在一画多名的问题,著作中未能辨明,亦出现了重复统计的现象。这是该著作的几点不足,使用时需谨慎考证。
杨丽丽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系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家杨新先生之女?!短祠ゴ病鞔涡讼钤昙易宓募赜胍帐酢罚ㄒ韵录虺啤疤祠ゴ病保┫怠鞍倌暌帐跫易逑盗写允椤钡囊恢?。
因 为写作的重心在项氏家族,因而作者的研究并不局限于项元汴。对于项元汴的后人,作者亦在史料中有不少发现。在后记中,作者特意提到了项氏家族的一位后人 ——项励女士。项女士曾经为杨新的著作《项圣谟》提供帮助,杨丽丽在写作该书时,她还无私地提供了珍贵的家谱。项励所存的家谱,与现藏上海图书馆的《浙江 嘉善嘉禾项氏宗谱》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否弥补上图藏谱中的缺漏与讹误,是笔者极为关心的问题,俟有机会再做研究。
李万康先生任教于 南京艺术学院,曾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绘画的价格研究,他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所形成的《中国古代绘画价格论稿》亦已付梓,它与《编号与价格——项元汴旧藏书画二 释》(以下简称“编号与价格”)一道,代表了作者对中国古代书画价格演变历史的系统研究和思考。值得指出的是,李万康先生同时具备西方美术史的学术背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万康关于项元汴的研究,在学术视野上具备了相当的高度与深度。
李万康的研究从微观出发,他执着于项元汴旧藏书画“千字文”编号后隐藏的问题与秘密,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在研究中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一、 目前尚能见到的中国传世名画上的编号,有千字文编号、卷子半字编号、温字编号、幅次编号(即裱序编号)和支干编号好几种。现存数量最多、编号者最为明确以 及编号位置最独特也最明显的是项氏千字文编号。这些编号在明末就引起了收藏家的注意,部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它的作用与项氏印记一样,历来都是判定书画真 伪的一个重要证据。
二、 项氏千字文编号存在别字、重字、消字(笔者按:指人为消除、毁坏等现象)与伪字等现象……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 项元汴旧藏书画编号不出周兴嗣《千字文》之外。重字多因伪字而重,所以凡见重字,其一必伪。后世伪项氏编号始于明末,纯为谋利,有时伪字不巧,也出现了重 字。至于项氏旧藏书画上的消字现象虽然所见不多,但其实很严重。后人消字最酷烈的一段时间,可以断定是在万历末至天启年……
三、 在目前可以查到的项氏千字文编号中,有三个是二级编号,比重很小,这意味着项元汴记有千字文、自豪的旧藏书画件数超过一千,但从二级编号既少又小来判断,项氏旧藏书画件数过千部分数量不多。
在关于项氏的千文编号研究中,李万康的工作最为细致,结论也较为令人信服,不少见解可谓发前人所未发,值得今人重视。
而有关项氏庋藏书画的价格记载,李万康也体现了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与判断能力。他对于项元汴在藏品中记录价格位置的论述观察准确,对于记价的清除与篡改问题、书法与绘画的价格差异问题,以及因《汉宫春晓图》的记价所引发的疑问,都有令人信服的结论或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作者在著作中也注意到近年书画拍卖市场所出现的项氏藏品。但对于真伪的判断似可商榷,如果能详细举出判断意见则更有利于学术的争鸣与讨论。
下 篇第四部分讨论项氏题记中的书画出售者,这涉及项氏收藏的来源,有一处似乎白璧微瑕。据李万康的叙述,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项元汴去苏州在王世贞 家获观刘松年的《仙山楼阁图》,当时未买,回到嘉兴后立刻携巨资在文彭的陪同下求购。 这一史料的意义本十分重大,它不仅与项氏收藏的来源有关,也涉及王世贞与项元汴的交往问题。文嘉跋语原文如下:
嘉靖戊申秋七月三日得观于项氏天籁阁。子京语余曰:“此前从吴门王氏获见之,回出重资,浼令兄寿承同往购之,诚生平鉴赏之冠?!备此饔嗵庖宦桑ū收甙矗何募伟锨坝衅呗梢皇?,此处略),以纪胜玩云尔。茂苑文嘉休承并识。
跋语后另有王世贞的一条观款“琅邪王世贞观”。王世贞是太仓人,文献中从未有“吴门王氏”的称呼,应该另有他人。
据此可知,李万康对《古缘萃录》的这则著录理解有误,作者或许是将王世贞的观款与“吴门王氏”混淆了。
瑕不掩瑜,偶尔的小小失误并不能否认李万康该著作的学术成就?!侗嗪庞爰鄹瘛芬皇椴焕⑽嘌芯恐械某錾?,它对于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对于极为复杂的项氏千文编号问题以及对中国古代书画价格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3年,笔者在范景中先生指导下的博士论文《与古同游——项元汴书画鉴藏研究》(以下简称“与古同游”)面世。在关于项元汴的家系与交游的讨论中,笔者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万君超先生评价它具有“重新发现项元汴”的意义,实在是对笔者的极大鼓励。
《与古同游》出版后,有幸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承蒙指点与批评,该书将在进一步修改与充实的基础上再版,届时还望继续得到大家的郢正。
叶梅的著作也是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成书的。作者以项元汴的法书鉴藏为中心,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辨析与归纳。她这样谈及统计的意义:
一、 利于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衡量项氏家族的鉴藏能力;二、利于从项氏家藏来衡量这些法书藏品的影响;三、利于厘清项氏家族法书藏品的留存情况。
与 翁同文、郑银淑、沈红梅两位学者的工作相类,叶梅的统计对我们观察项元汴书画收藏的具体状况颇有帮助。同样,如果能予以细腻的辨析则更为理想。不过必须指 出,这一项工作的难度极大,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学者能有条件将每一件项氏的收藏与原迹相核对,文献考证只能是最为可行的方案,因此,许多作伪现象还无法得到 更为准确的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叶梅在史料运用上有一处重大贡献,那就是她率先使用了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民国项乃斌所辑《嘉禾项氏清芬录》,该书对于项元汴家系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以上几部著作尽管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与失误,但毫无疑问,它们代表了目前项元汴研究的最新进展。对明清书画鉴藏史而言,如此丰富而深入的个案研究成果也并不多见。
二
项元汴属于书画鉴藏史的研究范畴,有关艺术史与鉴藏史的内在联系,薛永年先生较早有过严肃和系统的思考,他在《书画鉴藏史研究刍论》中指出:
“那些被鉴藏家忽视的作品便不可能流传,不可能为后代画家所取法……不仅如此,那些直接拥有视觉文化资源的鉴藏家,他们的收藏理念、鉴赏取向、品评标准和审美好尚,乃至他们据作品梳理出的艺术源流,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书画创作?!?/p>
对 鉴藏史而言,鉴藏家是研究和讨论的中心,其收藏过眼的作品与反映其认识的著述,都隐含了鉴藏理念与鉴藏风气演变的线索。项元汴所处的嘉、万两朝,明代的社 会阶层与秩序规范发生了变动,上层士绅与商人之间的界限逐渐瓦解,物质消费趋于时尚,作为文化象征的书画与典籍大量进入商品市场,在“士商异术而同志”的 整体环境中,二者的交往呈现出既合作又对立的微妙动向。近些年,以柯律格(Craig Clunas)《长物志——早期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为代表,西方学者着力于探究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艺术品观念的变迁,有力拓展了艺术社会史的研 究领域和研究视角。相似框架的讨论还包括卜正民、巫仁恕等学者的著作 ,它们立足于晚明的社会结构与奢侈风气下的物品消费现象,对有关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的关系,以及晚明士大夫的鉴赏品味、鉴赏行为,均作出了出色的阐发。不 言而喻,项元汴正处于这一宏观议题之内,其相关理论要点对揭示项元汴书画收藏的一般观念性问题,是极有帮助的。
项元汴的研究工作极为艰 难,其关键原因在于史料的缺失,尤其是项氏本人未能留下可靠的著作,对研究者而言,文献中所收获的只能是大量的碎片,也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断烂朝报”。 史料之间存在的巨大罅隙让展开联缀的工作分外艰难,于是,这个充满空隙的“瑞士奶酪”便一度让通往往昔的视野变得迷蒙,但范景中先生告诫我们:
“如 果仅仅囿于考证之所为,而忘记了让想象的羽翼飞翔起来,可能就会失去一次提出有趣而有创造性问题的机会?;谎灾?,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记载,我们还要复原 那些原本应有而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情境,还要靠我们在考证的终结处大胆显示智慧Sapere aude,让观念和理论之光照亮那些晦暗的地带。”
范景中先生对《汲黯传》的研究,启发了诸多学者。无独有偶,在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一书的总序中,我们读到这样的一段话:
“书 写历史,最重要的是要依靠文献证据,假若文献未曾明确提供材料,可不可以运用书写想象去重新构筑历史场景?这就是现代历史书写最为蹊跷暧昧的领域,也是后 现代史学不断质疑与解构的关键……他写每一部书,都恪遵传统史学的规律,尽量使用存世的史料,上穷碧落下黄泉,从中国史书方志档案到西方史志档案,几乎做 到‘无字无来历’。他在连接史料罅隙,推理可能历史情况时,也明白告诉读者,文献材料是什么,作者解读的历史‘可能’是什么,从不混淆视听?!?/p>
或 许,这正是项元汴研究吸引我们的地方。一方面,学者必须对史料予以尽可能的细致阅读。毕竟,对历史研究来说,无论想象的羽翼如何飞翔,没有对历史细节的深 入观察和体悟,想象将只能沦为缺乏立论依据的纯粹主观书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敢于在历史链条的断裂处提出大胆而合理的假设,从大量的隐性材料中寻求重 构历史情境的线索并展开追问。李万康等学者的著作便体现了这种大胆怀疑、大胆追问的学术精神。
项元汴研究牵涉极广。老一辈学者尤其是鉴 定家,他们对项氏的不少藏品有过具体而扎实的考辨,年轻一代的学者无不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开展工作的。从更为广阔的角度看,项元汴或许仅仅是一个小小的个 案,但是,它的后面包含了美术史研究中许多有价值的学术问题。项元汴是一个窗口,或者说是一个断面,他的收藏行为、他无与伦比的丰富的藏品,永远可以引发 更多的讨论和争论,或许正是这种意义,决定了项元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编辑:陈佳
关键词:明代收藏家 项元汴 研究述评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