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民间文化中的生态观
当然,风水实践在客观上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清代湖南虞陵,正是由于当地民众囿于风水观念,才让当地丰富的铜矿资源没有遭到过度开采和破坏;东北长白山,因“龙兴圣地”被列入皇家禁地,从而?;ち硕痹忌帧7缢导?,从某种角度,可以看作是民众主动争取同自然世界和生活环境相互融合的外在表现,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客观上形塑了传统人文景观的生态美学,营造了与人类生活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博物志》书影
具体到日常生活空间,在民众的乡愁记忆和口头叙事中,我们还能发现生态环境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分量。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少人离开故土,走进城市,住进楼房,但在他们的记忆深处,最割舍不下的经常是乡间的那颗古树、村头的那口老井,亦或是环抱村庄的那条小河。这些标志性的乡土环境,过去是村落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如今成为民众精神世界的核心,未来也将成为村落得以保持的特有景观和文化资源。
乡愁,一半源于对乡土环境的依恋,另一半则是对生活叙事的传承。民间口头叙事中,有大量涉及生态环境的故事主题和母题:生命水和生命树,是民间叙事中最恒久、最普遍的母题,代表着人们对生命延续与新生的渴望;植物起源的神话和故事,反映了民众在知识有限的情况下,激发出解释事物的丰富联想;灾害主题故事在演说历史的同时,警醒人们不要忽视自然外力,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生动的动物故事,将动物拟人化后演绎社会生活,拉近人与动物之间的距离;地方色彩浓厚的风物传说,更是为山河草木赋予了历史厚重感与人文情感。
民间文化折射出人们?;ど肪车纳盥呒壕次纷匀皇澜?,守护生命底色,注重生活美学,演化生态叙事。但是,在古代实际的民间生活中,也有不美好的一面,现存于乡野的明清“禁令碑”就是明证,面对滥砍滥伐、私自开采、水源破坏、过度渔猎等不良现象,古代地方政府和民间组织用立碑禁令的方式,限制违法违规行为,维系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即便是最纯朴、最自然的生活逻辑,也依旧离不开政府管理、组织监督。
近现代以后,科技进步让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认知更深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却淡薄了;对生活质量的物质要求提高了,对生活环境的选择能力却降低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不单是由于管理缺失,而且愈来愈表现为一种文化?;⑸钗;虢饩錾侍?,不可能绕开地方性传统和民众生活逻辑,必须将国家政策、地方管理与民众生活统一起来。因此,在经历了社会整合、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等不同阶段后,回归生活逻辑显得更为必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苯拿魍嗣竦纳罘绞健⑸钪柿?、生活幸福感紧密相连,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性变革。这与传统的儒家“致中和”思想、道家“道法自然”观等是有内在一致性的。中国民间文化兼收并蓄,在生活层面践行着自然有序的宇宙观,守候着空间优化的审美观,表达着生态叙事的价值观。
(作者:王文超 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编辑:杨岚
关键词:民间文化中的生态观 民间文化 生态观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