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曹氏风筝传人孔令民:为200余名残障人授艺

2017年07月19日 14:17 | 作者:郭怀毅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从玩风筝到承“四艺”

而说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曹氏风筝工艺,孔令民有着说不完的话。用他的话说,自己是因为喜欢放风筝,所以才走上了做风筝这条路。

“我小时候都是放屁股帘儿、豆腐块儿,老北京话说:玩风筝得玩屁股帘儿?!笨琢蠲袼担暗且郧安幌裣衷?,没有卖风筝的,都是自己做风筝。屁股帘儿很简单,拿三根竹条就能做出框架,做成一个‘又’字。那个时候我不会画画,我父亲就帮我画,然后告诉我怎么粘,这样就做出来一个屁股帘儿?!?/p>

孔令民的父亲孔祥泽,正是曹氏风筝工艺的第一代传承人。正是因为在1943年,尚在国立艺专读书的孔祥泽从日本人高见嘉十那里抄写了曹雪芹遗著《废艺斋集稿》中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曹氏风筝工艺才得以在国内继续传承。而对于孔令民来说,父亲孔祥泽成为了他在风筝制作这条路上的启蒙老师。

学完了豆腐块儿,孔令民在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制作沙燕儿。正是从沙燕儿开始,孔令民开始全面接触和理解曹氏风筝中的扎、糊、绘、放四艺?!案湛嫉氖焙颍故切枰腋盖装镒盼业愣饕前镂一??!笨琢蠲窕匾涞?,“我呢,去劈竹条,劈好了五根以后,拿刀刮一刮,然后扎成骨架,把画稿糊上去,最后,拿出去放,能飞起来,这个沙燕儿就算完成了?!?/p>

随着年纪的增长,孔令民对四艺的理解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八囊帐俏颐敲褡寤蛘咚得袼孜幕脑靥澹退嫡飧龇虐?,可能很多人觉得,放不就是玩吗,其实放也体现了我们的民俗?!笨琢蠲袼?,“我小时候,农历的节令性还特别强,一过清明,就开始农忙了。所以,放风筝都是清明节前放得多,清明节以后基本就没什么人放风筝了,这里边就是民俗啊?!?/p>

“谋其有以自养之道”

30年前,在孔令民的父亲孔祥泽还在世的时候,父子二人就致力于为残疾人的生计谋出路。在他们看来,曹氏风筝不单单是扎、糊、绘、放这四艺,更是曹雪芹《南鹞北鸢考工志》的自序中写道的“以为今之有废疾而无告者,谋其有以自养之道”的曹氏精神。

当时,国家在政策上鼓励乡镇兴办手工业和轻工业。所以,父子二人就协助地方创办了很多乡镇企业。在平谷、顺义、房山、大兴、酒仙桥和四季青都有他们参与创办的企业。而且不光是在北京,唐山、安徽和福州也有这样的企业,并且在这些企业中都有残疾人职工。

孔令民说:“创办这些企业,确实可以为弱势群体解决生计问题,像平谷的大东沟工艺美术厂,企业当时也搞得很好,而且书记自己就是残疾人?!蓖保琢蠲癖硎荆骸傲硪环矫?,国家会对这样的企业有一定税收减免,这样一来就两全其美了?!?/p>

但是,除了上庄的这一家工艺坊,这些乡镇企业后来都相继关闭了,“和机器相比,手工制作的风筝在成本上没有优势”。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曹氏 风筝 传人 孔令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