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孔子梦周公和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庄子一般而言,被看作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不过历代对于庄子和儒家的关系有别的看法,甚至一些人认为庄子可能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这些问题很复杂。
庄子和儒家思想之间的差别还是很明显的。比如就理想境界而言,儒家期待自己成圣成贤,庄子则向往坐忘和解脱。把圣人只看作是人生境界中的一个未臻完善的环节。而更高的则是“神人”“至人”。至人肯定是无所牵挂的,所以“至人无梦”。由此,庄子的梦也没有孔子梦周公那么沉重。如果说儒家是一个温润而坚强的君子,那么道家一直在寻求如何才能快乐的生活?!蹲印芬皇橹杏行矶喙赜诿蔚墓适拢渲魈馐翘骄咳说拿尉秤刖跣?、生与死、快乐与痛苦。
《庄子·外篇·至乐》中有一段枕骷髅而托梦的故事。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
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摈趋迷唬骸八?,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弊硬恍牛唬骸拔崾顾久瓷有危庸侨饧》?,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庄子到楚国,遇到一个骷髅,向骷髅询问是因为贪生怕死、道德亏欠还是国破家亡而遭灭身之祸。问完后拿骷髅作枕头而睡去。夜里骷髅托梦给庄子,说庄子白天所问都是因为人生有所牵累。庄子借骷髅之口道出人生在世的拘累和劳苦,因此,死亡之后才能摆脱劳烦而获得快乐。不过,在这个故事中,很显然还停留在一种“生不如死”的比较浅层次的超脱境界中。的确,结合《道德经》和其他的道家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一致认为:过于执着于对世俗的秩序的关注、社会责任的承当,是导致人们失去快乐生活的原因。但是,如果从这样的层次来理解庄子,起码还不能理解《齐物论》中的哲学思考的深度。在《齐物论》中庄子讨论了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视野”问题,也就是认识方法问题,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齐不齐、以不齐为齐、物各付物。所谓齐不齐,则是要消弭世界上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贫富差异啊等等。而以不齐为齐,则是承认事物之间的差异,但是能发现不同事物可以有不同的乐趣。这就好比《逍遥游》中的大鹏和小鸟,虽能力不同,但各自有各自的乐趣。而物各付物,前两个层次的升级,即不能把差异绝对化,每一种物种都充分实现其自己。在这样的思考中,庄子对“梦境”和现实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为深入了。
“庄周梦蝶”的故事是《庄子·齐物论》的结尾,其内容是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弊铀担呵耙徽笞?,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然飞舞在花丛草地上,轻松惬意,全然忘记自己本是庄周。突然醒来惊惶不定,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物化”。
这个梦阐释出了梦境和现实的界限,即所谓“有分”,但这个分别又是值得思考的,即何者才是真实的状态。梦境和觉醒或许只是不同的梦罢了,或者说梦和醒的这种分别只是一个更大的梦中的不同状态而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处境呢,庄子提出了“物化”。关于“分”与“物化”古今学者有不少的注解与论述。
西晋玄学家郭象认为,自然万物的原初本性是无意识的自发的存在,万物之“性”是事物自然而然的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万物存在之根本。这就是“性分”。他的“性分”论是在《庄子注》中提出来的。按汤一介先生的解释,“性分”概念大致有两层涵义:一是对事物本质的明现,二是对“物物自分,事事自别”的事物间差别状态的肯定?!板幸S巍彼傅木辰缇褪峭蛭锬芪尬缘茫尬缘镁褪敲靼鬃约旱摹靶苑帧彼?,因自得而无为?!白缘谩本褪且靼淄蛭锒加凶约涸醯谋拘裕灰芄话凑兆陨淼谋拘苑⒄?,对于万物本身而言就是达到最极致的体现。就这点来说,其实没有做任何在自己原初本性之外的事情,所以是无为。
而比较复杂的则是“物化”。新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说:“庄周梦为蝴蝶而自己觉得很快意的关键,实际是在‘不知周也’一语之上。若庄周梦为蝴蝶而仍然知道自己本来是庄后,则必生计较计议之心,便很难‘自喻适志’。因为‘不知周’,所以当下的蝴蝶,即是他的一切,别无可资计较计议的前境后境,自亦无所用其计较计议之心,这便会使他‘自喻适志与’。这是佛家的真境现前,前后际断的意境?!痹谛旄垂劭蠢?,庄周梦蝶在他梦见蝴蝶而不知自己是庄周的时候,感到最快乐,反之,梦里梦见依然是自己,并不是最快乐时。所以说,人在做梦的时候,才不会有计较计议之心,计较计议是大多数烦恼的来源。他还说:“惟有物化后的孤立的知觉,把自己与对象,都从时间与空间中切断了,自己与对象,自然会冥合而成为主客合一?!闭饫锏摹拔锘敝傅木褪侨擞氡鸬氖挛锏姆直鸬南?,忘记了自身,这个时候人的主观和客观就会冥合在一起,超过主客内外,合二为一。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把“物化”与“有分”连在一起的前提是,首先要认识到庄子梦蝶是不一样的,但这种不一样并不是绝对的,应该有超越性?!吨庇巍菲兴担骸爸倌嵩唬骸胖?,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闭飧觥盎本褪腔氩换慕岷?,而不是所有的“化”,不是像庄子所说的都化成梦,说蝶化,蝴蝶还是蝴蝶,庄子还是庄子,不要被蝴蝶的特性和庄子的特性束缚,这个才是“化”的涵义。
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在其《庄子今注今译》中将“物化”解释为:“意指物我界限消除,万物融化为一。”又在《老庄通论》中阐述道:“《齐物论》的最后,以蝶化象征主体与客体的会通交感,达到相互泯合的境界。这境界实为最高艺术精神之投射?!痹凇赌岵烧苎в胱诱苎У谋冉涎芯俊泛汀妒衣圩分卸宰苊蔚辛私徊降牟停骸白艿牡扔髯湃诵缘奶煺胬寐?,也象征着人在没有陈规制约和戒律重压时的适意自由。在庄子看来,宇宙就像一个大花园,蝴蝶可以无拘无束,欢欣于这个大花园的花丛中间;人生也应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在宇宙自然之中逍遥漫游?!闭庵纸馐透幼非笞杂傻闹髡攀窍嘁恢碌摹?/p>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淌诙浴拔锘钡睦斫夂苌羁?,他在《试论〈庄子〉的“化”》中说道:“‘庄周梦蝶’的核心在于‘物化’,那么怎么理解‘物化’概念呢?钟泰提示的两点十分重要:第一,他引述了《知北游》‘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解释《齐物论》的‘物化’,这显示了正确的阐释方向;第二,‘物化’是《齐物论》起首命题‘吾丧我’的转深,也就是说,‘丧我’‘无我’是理解‘物化’概念的重要基础?!洞锷匪档摹赣胛锘嗟庇凇位?。”还指出了《庄子》“物化”概念与理论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庄子》所说的‘物化’思想显然力图克服心、手、物之间对立、隔阂与疏离。总之,‘物化’既非‘化’亦不是‘不化’,它意味着形骸俱释的陶醉和一念常惺的彻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比西方美学中的‘契合’概念更深邃而且更有力。”
将“物化”与“吾丧我”的结合体现了对庄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人对于外在世界的反应,如果是随物转移,那么也就是无所谓“分”,如何在确立分别的前提下,克服内心的执持,则是既保持自我的独立,又不被自我所束缚的化与不化的结合。
读完这两个梦,我们可以发现,儒家的刚健和宽容、道家的智慧和轻灵,既是两种不同的态度,但又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中国传统的智慧真是在这样的富有层次性的思考中,为我们提供多样性的人生坐标。儒家强调责任感,强调积极进取,而道家追求内在的超越性。但这样的差别并不是绝对的,在魏晋玄学家的态度中,儒道之间可以互补和融合,即一个身居庙堂的人可以心系山林。
在我看来,离世而独立固然会给人一种欣喜,然而面对浑浊的世界,我们当然不可能一走了之,对此,儒家提供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阔气象。而从庄周梦蝶的寓言中,我们既可以体会到智慧的激荡,也能领悟到人生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要处之泰然,超然物外,却也不能失去内心的支撑和分寸。
编辑:杨岚
关键词:孔子梦周公 孔子 周公 庄周梦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