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讯息讯息
孔子梦周公和庄周梦蝶
孔子梦周公
《礼记·檀弓》中记载了一个孔子做梦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有名,是说孔子觉得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做了一个这样的梦,内容是这样的: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彼烨鞫?。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备乔藜财呷斩弧?/p>

庄周梦蝶 范曾作
这个故事在《孔子家语》中也有记载,内容几乎一致。这个故事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是孔子对自己的弟子子贡所叙述的一个梦??鬃铀迪纳讨懿煌氖逼诓煌陌诜帕殍训姆绞?,并说自己既然梦到了殷商时期摆放灵柩的情景,他将之理解为自己即将要死的“预兆”。其次,我们要注意孔子的感叹??鬃咏约菏游┥胶土耗尽⒄苋?,但是“明王不兴”,他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难以有实现的机会了。所以,孔子对于自己生命的终结充满着遗憾。在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一生的缩影,即有德而无位。对此,《论语》中则是通过“梦周公”来呈现的。
《论语·述而》记载道:“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笨鬃铀担姨ダ狭?!很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我们都知道孔子最为推崇周代的礼乐秩序,而周代的礼乐制度的完善则赖周公。周公,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按王国维先生的概括,周公通过宗法封建制度的建立从而构成了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道德共同体”的建构,某种程度构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秩序的伦理基础??鬃佣杂诶癖览只档纳缁岬呐篮汀拔岽又堋钡男拍睿枷允玖怂杂诖呵镎焦逼谥刃虮阑档挠锹呛椭毓股缁嶂刃虻男坌?。《论语·八佾》中:“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币馑际撬?,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并在此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丰富而完备,孔子遵从周礼。他还曾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p>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孔子不再梦到周公的慨叹呢?
汉代的郑玄对于这句话的解读是这样的。他说:“孔子昔时,庶几于周公之道,不能究见之。末年以来,圣道既备,不复梦见之?!闭饩浠盎蛐砜梢哉庋馐?,就是孔子早年并不能真正了解周公之道,所以经常梦见以期待有所发现。而到晚年,孔子已经具备圣道之全体大用,所以就不用经常遇到。这种解释放在汉代的历史环境中,或许是可以理解的。在汉代,孔子被视为是为汉制法的,因此,他已经是一个秩序的建立者,因此,便可以不复梦见了。
同样是汉代的《白虎通》里有这么一个问题,大致可以佐证这样的看法?!栋谆⑼ā防镂适ト耸欠褡约褐雷约菏鞘ト?,其回答是说孔子自己知道自己是圣人,其例子就是《论语》中“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即文王已死,孔子就以“文”自任。
宋代的解释有所不同,程颐说:孔子盛年的时候,一心想推行周公之道,所以在睡梦中,可能会见过周公。而到孔子老年的时候,认为周公之道难以在有生之年实现了。程颐说:“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而行道者身,老则衰也。”而朱熹则对程颐的解释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说:“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这个解释,可讨论的地方很多。一般而言,孔子常说不知老之将至,因此,并未因为自己年老而放弃自己的志向。只是壮岁之时周游列国,希望有明王来实现他的理想,而晚年则将这样的理想寄托在删削诗书和教育学生上,因此,并不能说“无复是心”。
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我们在讲儒家的时候,特别强调积极进取,且多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表达,这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儒家的态度,因此,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道事情可能做不成,但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就是儒家积极进取的一面。
对此,清代宋翔凤《论语说义》对孔子梦周公的解读,我觉得很符合孔子的一贯立场。他说:
昔者,孔子耳顺不逾,天纵将圣。年有壮老之异,志无衰盛之分。惟感周道之既衰,则思周公而无梦?!吧跻游崴ヒ簿靡印?,吾者,谓吾今日也;久者,谓自幽厉伤之,至今日而已久也??鬃游街艿乐?,当吾之世而益甚。如鲁之郊禘非礼,其精神已不能与周公相接。制礼作乐之意,吾将坐视其泯没。精神不交,则不复梦见也。周公其衰,之杞之宋,又不足征,此《春秋》之作所不能已与!
这段解释很典型地体现了公羊家解释经典的特点,也就是说,强调了孔子虽然不能直接制定社会秩序,但他是通过编定《春秋》,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褒贬来宣告他自己作为一个“制法者”而存在的。而且,宋翔凤也吸收了程朱解释论语的一些说法。不过,他并不认为衰是身体的衰弱,而是周公所制定的礼乐秩序的式微,因此,孔子不能坐视儒家理想的泯灭。
由此可见,对孔子之梦,在后世的解释中,多是从孔子作为道的担当者的角度,体现到儒家侧重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倾向。这种使命感又表现为救天下的豪情壮志:一方面,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人能弘道的精神;另一方面,天下无道,不能逃避,需要人来振危起弱。这种态度一直被后人所继承。
比如孟子。有一次他跟淳于髡关于“嫂溺,援之以手”进行了辩论?!按居邝赵唬骸信谑懿磺?,礼与?’孟子曰:‘礼也?!唬骸┠?,则援之以手乎?’孟子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唬骸裉煜履缫?,夫子之不援,何也?’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古人说“男女授受不亲”,但是嫂子溺水,救不救?孟子说当然是要救,遇到特殊情况要灵活变通。有人进一步问,现在天下的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你救不救?孟子回答说,要救,但不同的人挽救社会的途径不同。学者,主要是写文章来救天下。其实,后世的儒家最主要的就是通过传播思想来救济天下。
这种思想在宋代还表现在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情壮语,以及王安石的“共治天下”的思想。
所以,在孔子的梦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所强调的对待人生应该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刚健有为的精神,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
当然,儒家的思想中有些倾向也包含着“退让”和“妥协”。比如,《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币馑季褪撬?,大道如果不能推行于天下,孔子要乘坐着竹筏子到海里。钱穆先生曾将此解释为表现了孔子和平豁达的气象。孟子也曾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给了人们一条退路,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发达了,要造福天下。如果没有机会,那么就做好自己,独善其身。不过,理解儒家这种倾向需要了解其前提。它的前提就是自己先要努力,首先要求道,求道不行再选择抗争或退隐。就如孟子所说的那个“达”,自己的理想实现了,才能实现怀抱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在道家看来,儒家的行道之志是没有必要的,对于保全生命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以自己的想法来改变社会也会导致对别人的选择的干扰。所以我认为儒家所强调的刚健有为,更像是一个外表温顺、内心坚强的君子。而道家考虑更多的是,人怎么样去生活,而且是愉快、逍遥自在的生活。
编辑:杨岚
关键词:孔子梦周公 孔子 周公 庄周梦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