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周国平:阅读对标准答案说不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觉醒的力量》,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以及《人生哲思录》等。
2017高考刚刚落幕,除了各地的作文题备受关注之外,今年语文科的“阅读理解”题,也因浙江考生遭遇到的“一条草鱼”而意外走红——连原作者自己都做不出来的理解题,是对中学生母语阅读能力的科学考查吗?
其实仅仅不到两个月前,著名作家周国平已经在他的新书中这样发问了。一本《对标准答案说不:试卷中的周国平》(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4月版),收录了55份各级语文试卷中有关周国平作品的现代文阅读题,既附有参考答案,也有作家本人针对这些答案的再分析。
有意思的是,周国平对这些根据自己作品所出的试题,常常感慨“我自己决不会想这个问题”、“给不出答案”……比如:“问某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我看了答案才知道,竟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这么繁多的名目,而我写这些句子的时候哪里想得到?!?/p>
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周国平说:“测试对文本的理解,我主张用两种方式,一是写评论或读后感,二是设计出能够激发独立思考的试题,这样的试题就不可能有标准答案?!?/p>
因此,他期待本书能在语文教学界引起讨论,也欢迎有切身体会的中学生发表意见。毕竟,谁不是被语文考大的呢?
1 死抠文句含义,作者考不过学生
羊城晚报:您听说今年高考浙江考生遭遇的“一条鱼”阅读题了吗?其实这也间接应和了您写作此书的初衷和思考??忌?、网友大叫,这篇文章和相关题目都太难、太坑人,请问您怎么看?
周国平:这是语文测试中所谓"阅读理解"题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死抠范文中某个句子的含义,并且设定标准答案。这就像猜谜,如果谜语设计得太差,考生没法猜,就会叫喊太难、太坑人了。应该改变这种测试方式,而且我希望对考生给出的答案有更宽容的判断。
羊城晚报:您有数十篇作品入选重要语文考试,那您如何看待“作者自己也无法在对这篇作品的阅读理解测试中得满分”这一现象?
周国平:其实不用说得满分,作者自己能及格就不错了。因为这种方式考的有可能不是真正的理解能力,而是按照某种确定的或模糊的模式猜答案的本领。在这个方面,作者不具备任何优势,多半还不如学生,学生毕竟身在这个体制中。
有一回,一个初三女生拿给我一份试卷,是以我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为文本的测试,她让我自己做一下,然后按照标准答案打分,我得了69分。她十分得意,因为我比她分低,她还得了71分呢。当然不能说作者一定很理解自己的作品,但是,如果标准答案是作者自己也不容易猜中的,我们就有理由问:所谓标准答案的根据是什么?这种有标准答案的测试方式能否测出真实的理解能力?
羊城晚报:从选文和命题的状况看,您觉得哪一类的文章容易成为现在的语文题考查的材料呢?这与您心目中的理想阅读、科学考查的标准是否相吻合?
周国平:语文测试的文章历来以说理文和记叙文为主,我的文章是作为说理文这一类被选上的。我自己不曾分析过常被选上的原因,有中学语文学界的朋友认为,可能是因为我的文章条理比较清晰,结构比较完整,容易出题。
我在这本书中已经指出,其实我有些文章并不适合用于测试。不过,关键是要改变现行测试方式,是这种方式远离了理想阅读和科学考查,无论谁的文章被用于这种测试方式,结果都是令人遗憾的。
2 语文绝不只是考知识,重在促进心灵生长
羊城晚报:但是,只要作为知识考查,命题总需要有一个切入点、有限定的范围,不可能漫无边际地让考生自我抒写。
周国平:我要郑重强调一个观点:语文绝不只是知识。这有两层意思。其一,即使你在逻辑上正确地归纳了文本的中心论点和段落大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知识),也不等于理解了文本,因为好的文本的意义远远大于这一点儿知识。其二,知识有标准答案,文本的意义则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好的文本的意义一定是开放的,因此真正的理解也一定是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可是,标准答案的存在却逼迫学生只能作被动的理解,把注意力放在揣摩可能的答案上面,阻塞了主动的积极的理解过程。
羊城晚报:那语文非要考“阅读理解”应该怎么办,把重点放在哪里呢?
周国平:无论课文阅读,还是文本测试,都应该把重点放在调动和增加学生的心灵积累上,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灵生长。
测试对文本的理解,我主张用两种方式,一是写评论或读后感,二是设计出能够激发独立思考的试题,这样的试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在这两种方式下,评判的标准都是看有无真实感受和独立见解,能否言之成理。事实上,在自然的阅读状态中,学生哪里会去关注主题思想、段落大意之类的东西,他如果读得兴趣盎然,内心必有一种共鸣或者抗争,而这正是他的理解力得到了充分动员的表现。
羊城晚报:这样的考查方式是需要与平时的语文教学充分联动的。
周国平:我认为,语文课有两项使命。一是母语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读、想、写。二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亦即上文所说的心灵的生长。在实际的教学中,二者是不可分的。教材是基础,应该既是优秀的母语范文,又有纯正的人文内涵。无论母语的训练,还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都是通过阅读好作品受熏陶的过程。理解不是孤立的能力,它是在熏陶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语文测试所测试的实际上就是熏陶的效果。
羊城晚报:您比较欣赏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周国平:我们那个时代的语文老师,其实很多都是一些真爱文学的人,他们陶醉在这些古文、诗歌里面。我还记得读中学的时候,课间休息经过语文教研室,看见老师摇头晃脑读诗歌,很享受,真喜欢。我觉得语文老师就应该是这样的,必须自己是酷爱文学、自己爱阅读爱写作,才能教学生怎么样阅读和写作,这是一个前提,所以语文老师挺难当的。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周国平 高考 语文 标准答案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