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杨学为:主导高考考生命运的人
“考完高考,脸都瘦了一圈”
杨学为在考试中心主任的职位上干了13年,直到2000年,数次提出退休的他,确因身体状况不佳,才获准离任。当时高考正由上世纪90年代的“3+2”切换到新世纪的“3+X”。这是“80后”“90后”熟悉的两个词,贯穿了青春,左右了悲喜。恢复高考只是一瞬间的历史拐点,而高考本身是一场40年的改革连续剧,从各省命题到全国统考,从英语只按10%计入总分到成为三大主科之一,从文理分科到“3+X”……
1977年的招生会争论的是要不要恢复,至于要不要考试根本没讨论,1978年的招生会才补上,而且引发得很偶然?;嵘?华东组几个人议论:以前说照顾工农,现在是考试复辟了?工农也不照顾了?这些话被记录到简报里。另一个对话发生在食堂,一名记者和一名副司长吃饭时也这么议论,被人听见了反映到会上。两个对话一汇总,会议就炸了锅:到底要不要考试?怎么考试?
争论的结果,确定要考,而且要全国统考。
1978年还有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考生能知道分数了。今天不能想象吧?但以前,分数是绝密的,不让你知道。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成绩好的有可能被“走后门”挤掉。邓小平知道后,1978年3月8日明确给了一个指示:以后要公布高考成绩,“这是堵后门的最好办法”。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高考带来一个突出的矛盾——片面追求升学率。有多严重呢?高二的数学课本中,有的内容不是高考必考,老师就不讲了。学生一天学习十五六个小时,文体活动都停止了,午饭也不回家吃,只啃干粮,“考完高考,脸都瘦了一圈”。老师也疲于奔命,一位54岁的中学物理老师在深夜工作时昏倒,再没醒过来,活活累死了。
这一下子引起社会广泛讨论,我们感觉到压力巨大,采取了许多措施,把“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作为原则,想方设法去抬高“德”“体”的作用,降低“智”,也就是分数的作用。
到了1984年,我和同事讨论:高考混同了选拔考试和水平考试。其实,高中首先应该是水平教育,过了这个水平再谈选拔。现在中学都按高考的难度来教学,学生的知识结构残缺不全,是否该有个专门的水平考试?讨论的结果就是从1990年开始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算是补上了一块重要的缺漏。现在已经发展为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此后,我们又在分类与科目设置上,做了一些探索,1992年开始了“3+2”,1999年开始了“3+X”。高考形式一步步完善,就好像孩子一点点长大,终于有了比较成熟的面貌。
说到这里,就要讲讲考试标准化的问题?;指锤呖己?题型延续了科举以来的帖经(填空)、墨义(简答)、策论(论述)等,以主观题为主;评卷也有主观因素,评卷老师的喜好对分数影响很大。有一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学生谢小庆跑来找我,说注意到高考作文评分误差很大,想立个课题,问我要29个省的作文试卷做研究。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就一口答应了。那学生还真研究出了东西:判卷主观喜好对同一篇作文的影响,高低分相差达29分。后来这课题得了北师大和北京市的特等奖,也引起了教育部领导的重视。从此有了规定:每份试卷至少两人同评,分差大则送阅卷组长处评,再有分歧则小组集体讨论评分。
评分标准化了,考题也得标准化。中国没经验,就去美国学。1982年我们到了美国,一看卷子上的选择题,没见过,真新奇!更新奇的是有种机器,选择题的答案从这边进去,从另一边出来时就判完了,一小时能处理6000份试卷。我们就像小孩子趴在收音机前看里面有没有人一样,真想趴在机器上,看里面到底有什么。1985年,我们启动标准化命题试点,从此选择题成为重要题型;命题质量也稳定了,不再一年难一年易。
我们在采访中听到一件趣事。高考率先引进标准化命题后,选择题很快就“占领”了各类考试。1988年,医疗卫生系统组织了一次职称考试,首次采用选择题。结果,某地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科班出身的医生们,没见过选择题,考了个大眼瞪小眼:“现在高考考这个?1977年要是考这个,我们就考不上了。时代进步太快啊!”
“杨主任,你把阶级感情都收没了”
认识几位早年参加过高考命题的老师。他们戏称命题是“入闱”,而“里面的日子一点也不轻松,压力山大,每天都要想出新的题目,拿到会上讨论。没有哪个题能赢得一片叫好,从来都是唇枪舌剑,从各个角度批评你的题不严谨、有漏洞,甚至直接毙掉,重新出。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命中的题,都是千锤百炼、非??蒲У目继狻!?/p>
这个命题制度,是我建立起来的。1987年对我来说,是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考试中心成立了。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我们去美国学习时,他们就说,考试这事还是从你们老祖宗那学来的呢!中国几千年组织考试的窍门就是:一个专门的机构,一批有经验的人。但废除科举后没有了?;指锤呖己?命题归教育部计划司招生处负责。1982年,处长的孩子高考,需要避嫌,我就被指派去负责命题工作。命题老师中午把试卷送到保密室,就去吃饭了,谁来看着?只能是我。我待在保密室里,突然有些害怕:如果现在来个小偷,把玻璃一砸,我是去追小偷呢,还是留下来看卷子呢?如果追小偷,有人趁机把卷子偷走了怎么办?要是留下来看卷子,小偷跑了去哪找?真是一团乱麻。
后来我当了处长,情况也没好多少。我桌子底下放了几个大纸盒,装着高中教材,一到命题时就拖出来给命题老师用。有一年我拖出来一看,呦,过期了,赶紧去人民教育出版社要新教材,再火急火燎地组织命题。所以,几乎每年命题,都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打磨试卷,考卷水平很不稳定,考卷上还常出现错误。
创办考试中心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1987年,考试中心成立,17个人,4个处室,一个命题处,一个考务处,一个科研处,还有一个办公室,就在北京十一学校的宿舍楼里开工了。
创办考试中心是我建议的,这个重担自然由我来挑。白手起家的摊子,最现实的难题就是缺经费。于是我和几名同事一合计,想自收自支,向参加高考的学生收点钱。一开始大家思想转不过来:高考是国家大事,国家不给钱,还要收钱?各省也不理解,有个省的招办主任甚至打来电话:“杨主任,你把阶级感情都收没了!”我们只能到处做工作,过了三四年,各省愿意配合了,情况逐渐好转,考试中心最难的时候才熬过去。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杨学为 高考 命运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