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方精云:野外调查虽苦 我却甘之如饴
有温馨的时刻,也有不少惊心动魄的记忆———
2000年的夏天,方精云带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4个学生,到湖南和广西交界的一座原始森林做植被调查,在山上住了一晚之后前往一片竹林的时候迷路了,连当地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和向导都找不到路。
当时的情况出乎预料,“处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度,后来又下起了雨,两个向导吵得快打起来了?!狈骄凭龆?利用手表上的罗盘,带着大家一直朝着前一天晚上扎帐篷的方向走,“遇山过山、遇水过水”,终于走出了林子。
他的决断力让人佩服。而这种临危不乱的能力正是他经历过无数生死考验后锻炼出来的:
1990年夏天,方精云参加中日合作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在珠峰脚下海拔5000~5800米的高山冻原地带,研究植物对高寒环境的生态适应性。
那次野外调查他两次面临死亡。
有一次,他在过河的时候陷入深坑差点被激流冲走,幸亏中科院植物所的孙世洲研究员急冲过去,揪住了他。
而就在历时2个多月完成所有工作、准备离开冻原地带的时候,方精云被诊断为“急性高原肺水肿”,这是高山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他在日喀则第八陆军医院的急救室里待了5天5夜,一度脉搏每分钟跳到210次。同行的队员们都替他考虑好后事了。
方精云坦言:“经历过那次的遭遇,以后再苦都不算什么了?!?/p>
在关于植物多样性的野外调查过程中,方精云被“森林碳汇”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的价值所吸引。
何谓森林碳汇?即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从而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
据粗略推算,150公顷造林可吸收、固定一架波音737飞机的碳排放,15亩造林能固定一辆奥迪车的碳排放。
方精云认为森林碳汇是名副其实的“减排大户”,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经过对森林、草地、农作物、灌丛以及土壤等碳储量的研究,方精云课题组建立了我国陆地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尺度的陆地碳循环模式,为我国陆地碳循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受中科院学部委托,方精云带领他的团队奋战2个多月,对全球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趋势和排放量做了详细测算,并据此对我国的气候谈判政策提出了建议,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制定我国的气候变化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2000年开始,方精云又多了一个研究重点———生态遥感。
1997年,方精云到北大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大有遥感专业,“单纯靠野外调查研究植物很受限?!狈骄葡M柚冉募际跏侄稳蒙а芯扛咝?。
他带领课题组结合气候、植被等数据以及生态模型等,系统研究了我国近20年植被动态的变化及其可能的成因,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一些成果也为长期生态学研究计划的设计提供了建设性思路。
凭借在野外科技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在2009年6月召开的我国首届野外科技工作会议上,方精云荣获了“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这一称号也是他科研足迹的有力见证。
方精云获得的诸多荣誉里,最令他感到意外的是2008年奥运会“第189号火炬手”的身份。他曾觉得奥运会与他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2007年9月,方精云入选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名单。同时,作为北京高校系统唯一代表,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全国奥运火炬手宣传片的拍摄。2008年8月6日,在北京鼓楼外大街,虽然属于他的只有短短几十米,却是一生的美好回忆。
选择林学只因“家乡缺木材”
近30年来,最让方精云痴迷的是科研,而最让他欣慰的是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除了学科知识,方精云传递给学生的还有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
学生们眼中的方精云是严厉的,容不下半点马虎:“方老师的‘植被生态学’连硕士博士都要闭卷考试?!薄耙笫菡媸档耐?还要求不能放弃监测到的任何数据,方老师认为有选择性地使用数据是一种学术不端?!薄傲⑹偷母袷?、标点的使用也要纠正?!薄?/p>
“植被生态学”是方精云很重视的一门课,虽然没有教材,但八大章的内容他每章都认真做了大量的PPT。
硕士生李超直言这门课考试前“要准备好久,很紧张”。而据博士生蔡琼介绍,教授每年都会根据科研的结果以及新的发现,较大幅度地调整讲义。
为什么方精云如此重视这门课?因为它提供了“方法论”,教学生如何用简洁的数学表达式推导出结论,“公式和原理,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做学问终身受用?!?/p>
对于这门课,方精云也正在准备出一本教材,还想把这门课的讲义推到北大的“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上去。
“组会”制度也是方精云为学生多交流寻找灵感想出的一种方式,“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一起出主意?!?/p>
1997年,他到北大后就制定了这个制度,至今已坚持20年,每周固定的一个晚上,都会交流科研进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除了上课,学生们每天待在实验室的时间都超过10个小时。方精云也是这样,即使再忙也把大把时间花在实验室里。
博士后朱剑霄笑言刚到北大时,提醒自己晚上不能比老师先离开实验室,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发现还是熬不过每天凌晨一两点才回家的方精云。
忙碌的方精云被学生吐槽是一个“无趣”的人,“外出监测就对着仪器,室内研究就对着书或电脑?!?/p>
方精云爱看书,他的办公室里有一个长约4米高约3米的转角书柜,配上各类标签,把国内外有关生态学的书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一个“微型图书馆”,他还为此配了一把折叠梯。
方精云也爱打乒乓球。在没有摆放奖杯、证书的办公室里,他的学生把他参加系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获得的3张奖状贴在了一进门就能看到的显著位置。学生们笑言:“方老师打球很认真?!薄八不队?但要真赢,很反感假球?!?/p>
但方精云严厉的外表依然掩盖不住对学生的关心:指导学生申报课题、引荐他们出国学习、开导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为学生联系医生、垫付医药费……
2007年,方精云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后,更是拿出全部奖金20万元港币设立“生态学奖学金”,鼓励和支持学习优秀或家庭困难而学习刻苦的研究生。
每逢毕业季,方精云也总是语重心长地嘱咐学生:要坚持“做实事、做好事、多做事”,做好人终究不会吃亏;发扬脚踏实地的作风,一如既往地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参与到国家的建设进程中,把自己的命运、梦想与国家民族的荣辱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
方精云所说的这些,也正是他从农村到城市,从中国到日本再回中国,求学工作的心路历程。
他从小学习就自觉,父母都是务农的,既不催他也不管他?!把笆亲约旱氖?不学习也是自己的事”,他白天劳动、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村里书少,谁要是得了本书,必须飞快看完,因为很多人都排队等着呢?!?/p>
后来报考安徽农学院林学系也缘于一个朴素的愿望——家乡没有木材,方精云希望“长大了从事跟木材有关的工作,帮村里人搞到木材”。
大学毕业后,方精云作为国家教育部出国代培研究生在北京林业大学学习,后来到日本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一路下来,方精云接触了很多严师益友,李宏开、沈国舫、庄亚辉等老师,还有日本的菅诚、吉良龙夫先生……从老师身上体会到的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扎实的作风,方精云也传递给了学生。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科研 木材 科技 生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