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一点一评一点一评
品梅:思与境偕格韵生

梅花得意占群芳(中国画)陈湘波

红梅图(中国画)吴昌硕

清极不知寒(中国画)徐立新

墨梅图(中国画)王冕

咏梅(中国画)杨延文

四梅图(中国画·局部)扬无咎

双清图(中国画)陆俨少

梅花图(中国画)汪士慎

梅园长春(中国画)宋文治
【艺境观象】
在中国美术史上,自唐代至五代,梅或是作为人物画的衬景,或与花草禽鸟杂处,直到宋代才逐渐成为独立的绘画门类。宋代是中国美学的一座高峰,其艺术以“韵”为追求,要求文艺家去创造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难以形容却动人心魄的意趣。而就梅艺而言,我们可以从着色的黑白之道、剪裁的取舍之道以及寓意中的形上之道三个角度中去品味中国画中“思与境偕”的梅韵。
黑白之道:不要人夸好颜色
百花之中,梅花并不以艳丽取胜,但其色彩却颇为齐全,又有“先天下而春”的吉祥寓意,因而成为宋代宫廷画匠展现着色技艺的最佳对象。
在宫梅争奇斗艳的同时,墨梅却在民间蔚然成风。据史家考证,最早用水墨创作梅画的是北宋僧人释仲仁。释仲仁号华光,画史亦称其为华光和尚,南宋书画家赵孟頫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因而释氏也被誉为“墨梅始祖”。释仲仁尝作诗曰:“乃知淡墨妙,不受胶粉残?!笨杉陟拗形虻昧怂钠铀刂溃褪系哪反蠖嘁砰?,但其所撰《华光梅谱》却成为首部较为系统的画梅专著。释仲仁后,扬无咎、扬季衡、汤正仲、徐渭、陈录、陈继儒等在墨梅技法上造诣颇深,使水墨梅艺渐成青出于蓝之势。
元代出现了墨梅艺术的另一座高峰——王冕。“吾家洗研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闭馐淄趺嶙蕴庥凇赌吠肌分系挠矫肥?,道出了他的水墨情趣。王冕墨梅的独创性在于“以胭脂作没骨体”,即在水墨间用朱色点梅,从而营造了艳而不俗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耳目一新。明清之际,画梅名家辈出,其中以扬州八怪最为出众,而八怪中又以金农、汪士慎、李方膺的墨梅最具特色。扬州八怪大多布衣出身,性情高洁,因而在写意尺度上更为大胆,审美取向也更为荒寒,如李方膺的墨梅就有“冷月冰魂”之称,金农的《寄人篱下图》更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该画作构图清丽新奇,在古道篱笆边藏老梅一株,梅花已点点散落,留白处用金农标志性的漆书体大写“寄人篱下”四字,使人不由得忆起陆游的咏梅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与唐三彩、景泰蓝形成鲜明对比的宋代瓷器以纯净淡雅为美,墨梅所遵循的黑白之道也为中国画开辟出了一条追求纯粹、大美至简的水墨格调,并生动诠释了“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的美学风神。
取舍之道:赏心只有两三枝
郑板桥曾用“删繁就简三秋树”来总结自己画竹的经验,表达了一种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审美意趣。扬州八怪中,郑板桥不以画梅见长,但他在《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的一段评论却广为流传:“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闭舛纹缆鄣墓丶谟凇凹舨每袒彼母鲎?。
所谓“剪裁刻划”,与“删繁就简”本质上都是对绘画对象的一种取舍,是对现实进行艺术再造的一个过程。李方膺的《梅花》有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正与郑板桥的画梅论异曲同工,即画家需在梅的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之间进行适当的取舍剪裁,才能使创作由现实的自然之景转化为艺术的自然之境,而这取舍剪裁也最能体现画家的功力和气魄。艺术创作不能脱离自然作凭空联想,所谓“舍取可由人”,是说艺术创作中有着充足的个性空间,画家必须去追求形式中的意味,才能将现实之“再现”上升为艺术之“表现”。
通过这一道取舍剪裁,梅画在美术史上便有了“疏朗”与“繁密”之分,汪士慎的墨梅大多是疏枝浅蕊、简淡冲雅,王冕的墨梅则是千丛万簇、万玉争辉。而更多的画梅名家则是能简能繁、能疏能密。由此可见,对“赏心只有两三枝”的创作原则不能作死板的理解,“疏朗”与“繁密”是相对的,要从画作的立意和整体布局中评判其中的疏密是否合乎取舍之道。
形上之道:一梅花里一乾坤
在中国思想史上,宋代因儒释道三教并行而空前活跃。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易学,也在与理学(儒)、禅宗(释)、道教(道)的交融碰撞中进入了发展高峰,进而濡染了士大夫和画家群体,形成了“观梅悟易”“写梅循易”的文化现象。
时人认为,梅花是百花中气味最为纯正的花种,因而最得天地菁华,也最能体现阴阳合德、生生不息的易学之道。故此,宋代以降的两本重要梅谱《梅花喜神谱》《松斋梅谱》都闪耀着“梅里有乾坤”的玄学色彩,《松斋梅谱》更是将画梅技法与易学的象数理论进行了融合,总结出了“梅花象天,梅树象地”的理论,即梅的花蒂、花房、花萼、花须、花谢分别对应天数一三五七九,而梅根、梅干、梅枝、梅梢、梅种分别与地数二四六八十对应。因此,一幅梅画中,梅干、花萼、梅枝等的数量也可作为判定作品年代的依据之一。
以易学为指导的梅艺多了几分奥妙,但这其中的奥妙一经宫廷画匠不加取舍、不做变通地遵循,便渐渐成了束缚梅艺创作的死板程式。比如,当时不少梅谱奉“作梅须作五叶梅”为圭臬,认为五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道,少一瓣多一瓣都有悖自然本性,所谓“五出者,所以象五行也”而“六出、四出谓之棘梅,乃村野之人接于棘上者,或木之根受气不清而然耳。”这种机械地守成使宫廷梅作日趋千篇一律,脱离了艺术创作的本真。
礼失求诸野。同样受易学的影响,梅却在文人画中焕发了新意。其中典型代表当属南宋画梅名家扬无咎。扬无咎本求学于宫廷,一次,宋徽宗赵佶看到了他的梅作,竟斥之为“村梅”,但扬无咎不以为然,索性在自己的画上题上“奉敕村梅”四字,继续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钻研梅艺。出离宫廷后,扬无咎从释仲仁等文人画作中汲古开新,并在周敦颐的“周子太极图”中获得了灵感,首创“空圈画梅法”,寓太极于梅朵之中,给梅艺创作带来了一次深刻的变革。试看扬无咎《四梅图》和汪士慎《梅花图》,画中梅朵皆以墨线圈成,忽看不似梅花,但却透着敛华就实的梅意,相较于日趋雷同的宫梅,这种薄润有度、幻化自如的“村梅”的确更具美学价值。
梅为“四君子”之首,是历代文人雅士最为钟爱的艺术形象之一,除画梅之外,咏梅、赋梅、舞梅之作也不绝于时、经久不衰,但不论以何种形式呈现,梅韵都是不可须臾而离的观赏之道。
编辑:杨岚
关键词:墨梅 中国画 梅花 画梅 取舍


希腊举行阅兵 庆祝独立日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报复性空袭
特朗普宣布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北约秘书长说希望格鲁吉亚早日加入北约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京闭幕
泰国大选350席分区议席中为泰党暂获多数议席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准备就绪
也门饮用水供应严重短缺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