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讲道理无用时,不妨让孩子“打回去”
小朋友之间时?;嵊械阈〕逋?。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觉得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4月24日,四川乐山市启明星幼儿园对家长做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中国经济网)
因为年龄太小,法律对于施暴孩子的约束效果极为有限。所以孩子被欺负时,首先报告老师无疑是最正确的做法。
但老师对于施暴孩子的教育, 倘若缺少其家长的协助,其约束力必然极为有限。而要让每一个施暴孩子背后都能有一位明事理的家长,显然并不现实。在施暴孩子家长拒不配合,老师无法有效维护公正的前提下,鼓励受欺负孩子“打回去”未尝不可。
这样做的积极意义在于,对于那些施暴的孩子而言,只要受欺负的孩子“打回去”,无论胜败,都可对其造成威慑,让其在下次准备欺负他人时有所顾忌,甚至改掉妄自尊大,胡作非为的恶习。
对于受欺负的孩子而言,“打回去”不仅可以挫一 挫施暴者的嚣张气焰,维护自身权益,还可在反击的过程中学会勇敢面对。
一种担心是,给孩子灌输“打回去”的思想,会使其从小养成一种“以暴制暴”解决问题的观念,最终误入歧途,因而有人提出,即便面对施暴学生及其家长的蛮不讲理,老师也可以对施暴的学生严厉批评,甚至进行惩罚,如果这个孩子施暴的次数很多,可能是心理有问题,应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彻底改变其“暴力性格”;而对于受欺负的孩子则可进行安慰,教其自我?;し椒?,远离施暴者,从而避免自己再次受到伤害。
但显然,这些看似理性的做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现实困难。首先是对于施暴孩子的惩罚,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小孩子无论谁欺负谁都只是“打架”,而老师刻意体罚学生就会违法。其次是对于受伤害孩子的安慰,就像前文提到的,如果没有施暴孩子及其家长的配合,所谓的安慰也不过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罢了。交给受欺负孩子?;ぷ约旱姆椒?,如果不是“打回去”无非就是躲避忍让罢了。但就像成人,乃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一样,一味忍让躲避,并不能换来永久的和平共处。
况且,从国家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倘若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忍让逃避的思想,甚至所谓的阿Q精神,孩子长大后就会有成就吗?全社会都这样去教育下一代,以后还会有人见义勇为吗?全是只会忍让逃避、精神胜利的下一代,国家的未来会有希望吗?
所以,当讲道理不能解决问题时,鼓励受欺负的孩子“打回去”未尝不可。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施暴 打回去 欺负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