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教孩子“打回去”是可怕的价值引导
小朋友之间时?;嵊械阈〕逋?。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觉得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4月24日,乐山市启明星幼儿园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成都商报》)
约60%的家长表示被欺负时要“打回去”。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是在助长暴力,也是错误的价值引导。
孩子在学校难免和同学发生摩擦,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大多只是一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低龄儿童,打闹完全是无心的,一些小朋友刚刚被欺负,擦干眼泪,又会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因此,对于小孩子被欺负,家长完全可以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将处理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如果家长介入其中,反而不利于问题解决。家长盲目卷入其中,还可能酿成更大的冲突,甚至导致悲剧发生。这样的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
即便是一些高年级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也不应该被灌输暴力思维,用“打回去”来进行教育?!按蚧厝ァ辈唤鍪且恢执砦蟮慕逃砟?,还可能导致孩子暴力倾向,这显然是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尤其是在校园暴力频繁的当下,“打回去”更可能加剧校园暴力的发生。如果每个家长都教育孩子“打回去”,对待问题暴力相向,校园暴力如何避免,学生安全如何保证?
孩子被欺负不是给予积极引导,使其学会宽容,而是要求孩子“打回去”这种处理方法实在令人费解,这种心理来自于一些家长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一些家长在生活中逐渐意识到“弱肉强食”的规则,继而教育和引导孩子从小做“强者”,殊不知,依靠拳头并非解决问题的正道,而将这种暴力思维强加到孩子身上,也是一种不科学不健康的教育方法。
当孩子被欺负时,家长首先应做的是引导孩子进行反思,检视自己的言行,查找矛盾的根源,从而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错误。即便孩子真的被无故欺负,家长也不要动怒,只要后果不是太严重,就可以引导孩子注意团结,学会宽容和理解忍让。必要时候可以通过向老师反映或者其他合法途径进行解决。而不是怒气冲冲地兴师问罪,更不是鼓励孩子以暴制暴“打回去”。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但是当欺负事件发生,如何处理和解决,不仅考验着家长处世素养,也考验着家长的教育理念,“打回去”的背后是一些家长病态的处世心理,也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引导,这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引导对孩子是贻害无穷的。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家长 打回去
 
       
 

 球迷风暴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