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胃肠有“情感”,养胃先养“心”
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正所谓“十人九胃”,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作息无规律、三餐不定时等“现代因素”,造成胃病在都市人中很常见,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文小敏教授表示,胃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护肠养胃需从日常生活习惯做起,保持良好情绪心理也对此有重要作用。
胃肠是有“情感”的器官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时,胃口就没有食欲;当情绪高涨、心情愉快时,则食欲倍增。事实上,人的胃肠其实是有“情感”的器官,它们的蠕动尤其是各种消化腺的分泌,都是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支配下进行的,而许多胃病的发病也是与人的心理、情绪息息相关的。
当然情绪、心理是一方面,文小敏教授谈到,生活压力大、一日三餐没规律也是显而易见的重要因素,记者、教师、司机等成为胃病高发群体,成为另一“职业病”。这类人群大约八成患胃病,加之有的患者也不注意到医院就诊,久而久之,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就随之而来。
另外,男性的生活压力普遍大于女性,而多数男性有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因此男性犯胃病的几率远远比女性大。
心情愉悦老胃病痊愈并不难
文小敏曾有一位患者,44岁李某在13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呈灼烧感,伴有呃逆、嗳气、吐酸,饥饿时双手乏力等症状,但因症状较轻,没去医院诊治,仅仅希望通过饮食控制缓解,近两月体重减轻十余斤。但后来发展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接受了护胃、制酸等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在进一步询问之下,李某自述,做生意压力过大时能明显感到胃痛加重,患者长期工作繁忙,压力较大,而久居岭南湿热之地,应酬多,且多烟酒,胃病状况一直未有改善。
文小敏提醒,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因为症状发展缓慢,很多人在症状明显后才给予治疗,但大多数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症状明显时往往已发展至糜烂性胃炎或胃穿孔等严重胃病。另外,浅表性胃炎与情绪等有密切关联,上述案例中李某正因为长期压力过大,以致胃部不适,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对胃病的痊愈非常重要。
■链接
护胃妙招小贴士
少吃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告别烟酒
烟雾和酒精都会对胃粘膜造成比较严重的刺激,破坏粘液层的完整性,导致屏障功能降低,从而引发慢性胃肠疾病。
中药食材帮调理
有胃病者可以吃些对胃有帮助的中药或食材,如猴头菇、前胡、淮山,这些食材已证实可以养胃,用食材煲汤、煲水均可。
远离损胃食物
淀粉含量太高食物少吃,如糯米、番薯、芋头,含糖量太高,胃酸一刺激容易产酸;碳酸饮料容易产气会引发打嗝,最好也不要碰。
亲近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除了提供人体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之外,对胃最有帮助的就是纤维素、水分。蔬菜、水果容易消化,不会给胃带来分解提炼的负担,而且有足够多的碱性,也可以综合胃酸。蔬菜、水果里含有的纤维素,是胃酸无法应对的,而这些纤维可以让被消化后的食物结成松软的块状,更容易通过肠道。因此,不要用工作餐来委屈自己,每餐都应该适量地加入蔬菜、水果。在选择蔬菜、水果方面,要根据各种水果的酸碱度、寒热度来食用。
进餐时应精神集中
饮食的吸收消化,需要足够充分的血液供应胃肠道。所以,吃饭时应专心致志,不可一心二用。如果一边吃饭,一边思考问题;或者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看电视,较多的血液要供应脑部工作,会直接影响胃肠道的血液供应。经常这样,势必会影响胃的作用,引起胃病发生。(记者 李劼 通讯员 吴佳仪)
编辑:赵彦
关键词:国际护胃日 胃病 三分治 七分养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