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床护比”达标还需要多少个37年?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姚友明、翁晔、吴昊)一名夜班护士独自照顾40甚至60名患者,如果不是有过亲身住院经历,这或许很难让人相信。但实际上,即使在很多三甲医院,这样的场景也并不罕见。
当呼叫铃声在病房楼道内此起彼伏,“护士为啥还不来”就成为病房里经常被问及的一句话。
第104个国际护士节来临的时候,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深深的敬意,更有沉重的思考。我国的床护比“国标”诞生已有37年,但护士群体仍未摆脱工作繁重、收入偏低、职业认同感差的怪圈。面对护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护理投入的长期不足,尽快突破现实困境,为护士构建多元化和清晰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再只是一个群体的呼唤,更是社会的需求。
耐心和效率之间:如何取舍
吉林省某三甲医院康复科护士张敏(化名)至今记得那次“脚不沾地”的夜班经历。当时她在另一家医院工作,有一名病人突发寒战,张敏不仅要为他采血采尿、按医嘱录入新药、监测体征,还要为其他近80名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一个夜班,8个小时,她甚至没顾得上吃口饭。
“那天下班我出门就哭了,现在其实也能习惯了。”她说。
冉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男护士,他坦言,有时不是护士不想对患者有耐心,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例如一个输液护士,一天要为五六十名患者输液,每次输液都要核对患者信息、配药,然后给患者找血管、消毒、扎针并调整输液速度,中间要调换药物,还得及时拔出针头,哪个环节耽误1分钟,就可能引起后面排队患者的不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护士的耐心恐怕得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冉果说。
事实上,床位与护士严重不成比例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以1978年原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的参考编制表计算,综合医院病床与护士的配备比例不得低于1:0.4,在国家卫计委去年出台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中,这一标准进一步被明确下来??墒羌钦叩鞑榱私獾?,床护比“国标”已过去了37年,即使在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能达标的比例依旧不高,或者只是勉强及格。而由于大量“加床”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因此,即使是一些表面数字“达标”,实际情况依然相去甚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实际床位数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总数比为1:0.43,虽然在床护比上达到国家标准,但一线护士仍普遍反映工作压力大。以该院眼科为例,科室设床位64张,年门诊急诊量近16万人次,手术8000余台次,“每天都是超过200个病人在排队等待住院的床位,护士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该院院长林英忠介绍说。
重“医”轻“护”:靠“奉献”补缺?
一位在某三甲医院工作25年的泌尿科护士告诉记者,当前护理需求快速增长是导致护理资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科床位从25年前的十几张增加到八十余张,护士却只从6人增加到12人,床护比急剧走低。另外,口腔护理、尿口清拭以及20多种不同术后用管的使用和更换现在也成为她的日常工作,这些精细的术后护理工作是此前没有的,这使护士工作量成倍增长。
相关人士透露,如今医院科室实行经济核算,医生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护士却只能增加医院投入成本,这导致医院长期以来重“医”轻“护”,医院从成本控制角度不愿意增加更多护士。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我国护理收费仅为护理成本的1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迫使医院压缩护士数量和待遇。
在投入缺乏动力的背景下,不少医院只能依靠护士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资料显示,我国西南某省妇幼保健院导诊护士的月工资仅为1700元,仅比当地一类最低工资标准高出300元。此外,一个普遍的情况是,护士即便最终成为医院护理部主任,往往也很难参与重要的院务决策。
因为心身疲惫,缺乏被理解和尊重且认为无发展前途,不少护士离职意愿强烈。林英忠表示,每年医院各个岗位中要求辞职、请求调岗最多的就是护士,“一味宣扬‘奉献’精神,解决不了护士紧缺问题。”
把时间和尊严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中国正快速步入老年社会,在可见的未来,全社会对护士的需求将呈现刚性上涨的趋势,护士紧缺势必成为常态。在这一背景下,能否在现有条件下找到突破的新思路和好的做法,影响深远。
一些一线医院管理者认为,医院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减轻护士负担。据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5月就成立了外勤服务中心,聘用82名工人专门负责外送病人检查、科室各类物品的领取以及药品、办公用品、医疗器械的下送等。同时,医院还于2011年购进两台进口口服药自动分装机,大幅减少护士核对药物的工作量及误差。
“类似送便、领耗材这样的日常事务不再交给护士处理,减少了护士外出的时间,可以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护理病人。”林英忠说。
张敏表示,当前应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提高心理耐受力。同时完善护理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使公立医院能及时补充护理资源,改革职务任用和职称评定机制,拓宽护理人员行政职务通道和专业技术职务通道。
有业内人士建议,应持续推进分级诊疗进程,让基层医护资源得到均衡配置,这也是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难题、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好方法。同时,只有医患和谐,护士们的良好护理服务才会立竿见影,才更有意义和价值。
编辑:赵彦
关键词:国际护士节 床护比 常规护理服务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