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京津冀协同需要加快产业一体化
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企业家表示业务太忙。今年正值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随着各种机制协同的“小目标”逐步实现,产业合作出现了海量的合作窗口。破局产业协同、市场一体化,应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努力方向。
三年来,京津冀一体化在功能定位、产业转移对接、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方面均取得许多突破。红火了十几年的“动批”成为历史,京津冀产业分工越来越明确;北京在退出一般性制造业的同时,对津冀两地的投资增幅显著;区域内的多条高速“断头路”打通,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红利,正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增长极。效果值得欣喜,同时也应看到,当前的京津冀一体化水平仍然与国家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打破城市间的空间限制,更重要的是打破体制障碍和行政区域限制,以便于全要素流通、区域分工合作,形成三地优势互补、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跨区域发展新格局。
如果说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加强三地产业协同,则是这个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当前的京津冀产业发展一体化现状,距离真正的产业协同还有不少差距。京津冀地区市场分割指数,长时期一直高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原因除了京津冀地区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比重较大,还包括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和整合缺乏动力。与之相比,民营经济的经营灵活性在京津冀产业布局中没有发挥出来。疏解非首都功能更多使用行政手段调整经济资源配置,市场无形之手的配置作用还不明显,京津冀产业互动效果有待提升。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提出7点要求,其中就包括着力加强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顶层设计,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梢运?,实现产业发展布局一体化是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底线要求。对此,京津冀三地推进协同发展,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立足合作共赢理念,把产业对接协作和实现市场一体化进程作为改革重点,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除了引导三地在发展上形成特色,还应多想办法刺激协同方面的市场积极性。比如,加大产业合作的财税扶持力度,引导京津冀地区内企业跨行政区域进行产业协作配套,协调推进企业跨区域技术合作、资本合作以及并购重组等,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再比如,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是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的重要力量,应研究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跨区协作的政策,充分发挥金融、培训、人才招聘、技术服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企业对要素流动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引导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参与到京津冀产业链配套体系中。
进一步说,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之时,还应对京津冀三地的产业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北京不能什么都背着,天津不能放弃长处,河北不能出来了接不住。论证好产业布局调整后的三地的合作互补关系,形成分工合作有序、突出整体优势的产业协调机制,研究解决产业协作中的重大问题,就一定能在京津冀乃至更大的范围中,培育出强大健康可持续的产业体系。
(作者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指数室主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产业 京津 一体化 发展



大熊猫宝宝在熊猫“幼儿园”里悠闲自得
成都连续三天遥望高清版雪山
巴格达存放大选投票箱的仓库发生大火
北京八达岭长城进入旅游旺季
河北:“三夏”忙收麦
京张高铁张家口南站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次包揽世界杯金牌 跳水“梦之队”“无敌不寂寞”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