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调查显示中国愿从事科学相关工作的学生比例偏低
谁“偷”走孩子们的科学梦(深聚焦·科学素养培育③)
本报记者 赵婀娜
●要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科学教育,要让孩子们了解自己并不是“从垃圾桶中捡回来的”、地球之外还有一个更加辽阔的宇宙、脚下踩着的每一块石头也都有自己的故事……
●一个完整的人不仅需要人文情怀,需要艺术素养,还需要其他方面的训练,尤其需要科学思维的训练,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通过提出问题将科学素养的各要素整合于学生活动之中,并有计划地予以实施的方式,值得我国中小学的科学课程广泛借鉴。
有这样两则调查结果,值得关注:
据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不久前公布的2015年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的结果显示,中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仅为16.8%,这一比例不仅低于美国的38%,也远低于该组织成员国24.5%的平均水平。
无独有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3年底也曾开展过类似调查。通过对全国5696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3(32.3%)的高中生将来想从事科学相关工作,比美国和韩国少17和12个百分点,这两个国家的数字分别是49.3%和44.6%。
面对这样的结果,心情难免有些沉重。曾几何时,小朋友们齐声高呼“长大想当科学家”的情景似乎只成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人们不禁会问:究竟是谁偷走了孩子们的“科学梦”?
细细分析,成因恐怕是多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的待遇还不完全令人满意,长期以来,做科研、搞科学被描述为特别艰苦、单调的工作都是重要因素。对此,上海大学教授顾骏呼吁,“要认真反思全社会何以没有形成科学研究是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的共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科学家是最幸福、最有价值的职业的认知?!?/p>
还有不少学者呼吁,要呵护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用正确、健康的科学教育的方式,将科学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中。只有如此,才能在未来,在整个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氛围,从而在厚实、饱满的土壤里,涵养出美丽的科学之花。
编辑:梁霄
关键词:中国 科学 工作 学生


国博举办新年迎春书画展
英国议会下院将对“脱欧”协议替代方案进行辩论
大熊猫宝宝迎新春
“中国红”海外闪烁 庆春节年味正浓
日本东京:寒冬时节赏“繁花”
故宫完成珍宝馆二期改陈 即将对公众开放
2019西安城墙新春灯会亮灯
走进第64届布鲁塞尔古董艺术博览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