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年货开始抢春运 从买货到买服务
从年货看消费升级(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李 婕
日前,中国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发布2017年“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报告显示,今年天猫卖出3.8亿件年货商品,日均成交同比去年增长42%。专家表示,“年货经济”是反映中国消费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风向标。未来要结合年货消费呈现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变化,真正让老百姓生活的福祉得到提高。
1 年货也开始“抢春运”
挤传统集市、逛年货展销、淘大型百货商场、置办土特产……这是许多中国人记忆中“囤”年货的方式。彼时,年货更多的是家门口的就近选择。而今,动动手指网络下单的方式进一步渗透进年货的购买行为当中。
据“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淘宝年货大街仅3天就涌入千万人选购。线上消费的手机下单占比高达83%,便捷的移动端成为线上采购年货的主要方式。
与年货的全国购乃至全球购相伴随的,则是一场堪称年货“春运”的货物流动。为此,不少快递公司实行春节“不打烊”,保障年货安全到家。以全国物流平台菜鸟网络为例,该平台上今年大约有30万名快递员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去年这个数字是12万。
“过去年货采购依赖线下零售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网购则带来了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选购更优商品的可能性,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也参与其中。互联网让全国人民都有机会享受发展成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2 “土”的更“土”“洋”的更“洋”
年货是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王微认为,中国年节消费的现象历来相对集中,与日常生活的消费相比,年货呈现质量更高、选择性和导向性更强的特点。它预示着当前乃至下一轮的消费时尚与趋势。
今年年货有什么新特点呢?据另一大电商平台发布的“2017年货消费趋势报告”,53%的受访人将返乡过年,他们中的70%会带“洋年货”回家。
一方面是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兴起,洋货买得更远;另一方面则是渠道下沉,“土”货销得更热。在“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中,有这样一幅区域特产销售图:西北的枸杞和冬虫夏草、东北的海参和黑木耳、华中的腊肠和橙子、华南的百香果和车厘子……各大区域的当家特产,借着春节之风,送遍大江南北。
广西、四川等地的年货节还与精准扶贫结合,来自秦巴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等贫困地区的物产,也被送上时兴的年货市场。
“土特产品是带有地理标志性的优质商品。哪个地方质量最好才会有名,其背后反映的是商品质量和文化传承。对土特产品的喜好,则体现着消费者对高品质商品的追求。这与淘‘洋货’本质是一致的?!蓖跷⑺?。
3 从买货物到买服务
解析这份2017“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还会发现酒店旅馆预订成为2017年销售额占比增速最大的“年货”之一。年货悄悄由“货物”向着“服务”的方向转变。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春节市场上的O2O(线上网店线下消费的商务模式)。私厨上门的年夜饭,成为部分家庭的时兴选择。私厨上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材料全包;另一种则是厨师“单刀赴会”,只带厨具和调料,奉献手艺。据某私厨平台消息,目前除夕、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已全部订满,今年保守估计年夜饭会有约3000桌。
王微认为,相比物质需求,人们越来越追求文化、娱乐和有利于个人休闲、提高生活品质的消费。全家团聚式的出游,娱乐和订餐会是新的消费热点。
“年货经济是反映中国消费发展水平和趋势的风向标。它蕴含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后,消费追求从有到好,从商品到服务的加快转变。未来需要结合年货消费展现出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消费的变化,真正让老百姓生活的福祉得到提高?!蓖跷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年货 消费 服务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