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新华社记者杨骏
最近,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杂音纷纷扰扰,但地球的信号,谁也不能无视:全球海陆温度再创新高、海平面达到历史高值、极端气候频率大幅增加……
一些人认为,这些现象是否是人类活动所致尚存疑问,就算是也不重要。任何对气候问题的小题大做,只会束缚自身发展。他们认为,全球可继续迈着以往的舞步,拥抱煤炭、石油等“过去”的能源。这真的可行吗?
首先,常识告诉我们,不能拿人类的生存和长远的发展作赌注。
全球近3000名科学家参与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2007年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为,地球正在变暖并将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而2014年该机构第五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不承认这些事实,只会产生错误的判断,继而产生的政策,后果难料。
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而化石能源使用对地球升温贡献最大。比如,《经济学人》杂志不久前的文章就刊载数据说,化石燃料占美国人造温室气体排放的80%。
气候变化的标配便是极端天气频率升高,炎热的酷暑、狂暴的飓风、滔天的洪水逐渐成为“??汀?比如北美洲增多的龙卷风、亚洲持续的洪水和干旱等等。世界气象组织的气候模型已经表明,这些异常都与全球升温相关。人类对气候的干扰越大,人类所面临的风险系数就越高。把这些研究当作阴谋,只会误导人们的努力方向,使问题更严重。
其次,常识告诉我们,向着低碳化相反方向发展是不明智的。
电动汽车之所以风生水起,正是对气候变化应对的一个绝好响应,也押对了一个时代。难以想象与之相反的社会发展方向,又会是什么样子。
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电动汽车电池成本降低了80%;过去三年,北欧海上风力能源成本减少了一半以上;太阳能成本直逼天然气和煤炭,成为一种非常廉价的动力来源。人们已经看到,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促进新能源发展,并非仅仅是压力,全球多数学者都认为,它也是各国转变发展方式、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如今,二代生物燃料、光伏、风能、电动汽车、节能产品……各类技术突破不断,每一个领域的突破都带动一大批相关行业快速进步,助推国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各国对形势的研判决定了他们在后?;贝扇『沃址⒄拐吆驼铰?以及是否能占领新的制高点。
国际能源署去年宣告,201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首次超过煤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增电能来源。随着赚钱机会的出现,已经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因此,忽视这些变化,违背气候变化认识常识和应对常识,非但不能阻止全球低碳发展道路,只会适得其反,与一个新时代失之交臂。
其三,常识还告诉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尊重气候变化客观事实,全球协力应对才是最大利好。
从表面看,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在气候问题上的广泛合作,是各国就未来一段时期温室气体排放、清洁能源技术推广等作出的安排和协调;但在更深层次上,应对气候变化是关于能源创新、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问题的深度思考。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气候合作正成为促使人类超越短期利益、为实现长远目标采取一致行动的利益汇聚点,也成为了全球的共赢点。
现实而言,不能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常识。因此面临环境污染风险,人们别无选择;面临能源供应难题,人们别无选择;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人们别无选择。为了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将目光投向未来,探寻可持续发展和治理之道。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气候变化 常识 全球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