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孤儿药”药品供应保障现状调查:罕见病医药洼地待填补
阅读提示
2014年,一场旨在帮助罕见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也称“渐冻人”)的冰桶挑战赛活动在全球流行开来,让很多人了解到了“罕见病”这个概念。由于单种疾病患者人数较少,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也被称为“孤儿药”。如何让这样的极少数人也能享受到社会的福利和关怀?2016年1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重点任务,提出要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扶持低价药、“孤儿药”、儿童用药等生产。
目前,我国罕见病患者的药品供应保障存在哪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有哪些可能的改善途径?带着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走访了患者、专家、药企以及有关部门等。
创新型“孤儿药”难寻“中国造”
近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黏多糖贮积症I型患者张笑。黏多糖贮积症是一种罕见隐性遗传疾病,患者身体呈现全身关节僵硬、角膜浑浊、肝脾肿大、呼吸道阻塞等症状。病症给张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我甚至都无法自己洗头、穿袜子”。同时,张笑还面临一个无奈的现实:国内黏多糖患者长期处于无药可用的境况。目前,国内尚无针对此病种的有效药物,由美国拜玛琳公司生产的Aldurazyme是针对该病I型的特效药。该药于2003年上市,然而并未引入国内。
与张笑处境类似的患者还有不少。记者走访众多患者和专家后发现,目前国内很多罕见病患者完全依赖进口药物,如果药物未在国内上市,就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处境,创新“孤儿药”难见“中国造”。
在山东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韩金祥看来,提升国内药企的“孤儿药”研发能力,生产出“中国造”的“孤儿药”,是解决国内罕见病患者用药困境的根本途径。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孤儿药”研发能力严重滞后,创新型“孤儿药”产出几乎为空白。首都儿科研究所研究员宋昉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在全世界的创新药物中,‘孤儿药’已经占到了一半左右的比例,‘孤儿药’的研发能力已经成为医药领域研发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方面,我国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p>
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哪些?非营利性组织罕见病发展中心主任黄如方认为,国内药企“孤儿药”研发乏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激励机制欠缺。在欧美多个国家,都有不同类型的激励机制推动“孤儿药”研发。
相关研究文献显示,在1983年之前,美国的“孤儿药”研发同样举步维艰。转折点是美国1983年公布的《孤儿药法案》。2002年,美国《罕见病法案》出台,使罕见病研究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罕见病研究基金也逐渐增加,使得美国“孤儿药”研制保障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当前,美国药企在“孤儿药”研发全过程享受临床研究奖助金经费支持和税收抵免政策,同时,药物上市后,可给予企业7年的市场独占期。自《孤儿药法案》颁布以来,美国“孤儿药”的注册申请数量大幅度提高。从1972年到1982年,只有10个“孤儿药”上市,从1983年到2015年,则有将近500个“孤儿药”上市,年销售额超过了400亿美元。同时,美国的“孤儿药”政策也引来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效仿。
编辑:梁霄
关键词:孤儿药 保障 罕见病 供应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
彩石镶嵌《韩熙载夜宴图》亮相深圳文博会
哈里王子大婚将至 白金汉宫晒出两人“结婚证”
蒙华铁路湖北段架梁施工正酣
四川叙永现“日晕”景观
美国加州举行关爱儿童慈善义演
徒步穿越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