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不能喝粥 不会长寿?糖友要辨清这十句传言
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陈伟
糖尿病是个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可以通过多种治疗手段控制好。控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上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偏方”,传言更是层出不穷。有些糖友盲目相信“人家说的”、“网上说的”,而这些说法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科学证实,还会危害健康。
“没感觉就不用测血糖”。这种误解害人不浅。糖尿病个体差异很大,病情也不断变化。随着患病时间延长,患者身体可能会对高血糖产生适应,因而没有不适症状。如果因为“没感觉”就误以为血糖正常而放松监测和治疗,等不适症状出现时,往往说明病情更严重了,那时只能追悔莫及。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糖尿病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不是百分之百会遗传给后代。若父母都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几率大概为40%~50%;若父母一方有糖尿病,孩子得糖尿病的几率约为20%~30%。糖尿病是个“生活方式病”,有家族遗传的人,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进行早期预防,可以降低其发生率或推迟患??;反之,如果长期饮食无度、缺乏锻炼、作息紊乱,即使并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也有可能发病。
“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少吃糖的人,若大量摄入以下二者,也容易得糖尿病。首先是酒。酒精能量较高,大量饮酒,能量难以代谢完全,也会转变成糖。且酒精经肝脏代谢,对其有一定损害。肝脏是储存糖的“库房”,如果库房坏了,糖分无法储藏,会直接进入血液,升高血糖。其次是油,特别是高脂食物。这类食物容易使人发胖,尤其是内脏脂肪多了,大大增加胰腺负担,久之也会得糖尿病。
“糖友不能喝粥”。粥的确比同样量的米饭升糖快,但并非完全不能喝。如果想喝粥,可以参考下面的小窍门:不喝纯米粥;血糖稳定时再喝粥(午饭和晚饭时段,血糖相对稳定);干稀搭配;将粥放凉之后再加热喝,会使淀粉老化,升糖速度就不那么快了。
“一天必须吃四五顿饭”。糖友控制血糖的关键是让血糖平稳。早期患者如果把能量控制好,一日三餐也能实现血糖平稳。所谓的“少食多餐”指的是,在全天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将热量平分为4~6餐,对于普通的上班族可能较难操作,若是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很容易变成“多食多餐”,并不适合所有患者。建议糖友向专业营养师咨询最佳饮食方案。
“无糖食品不含糖,多吃无妨”。无糖食品有两层含义,一是含有代糖成分(如木糖醇等),二是不含蔗糖。目前我国无糖产品市场较为混乱,有的商家还夸大无糖的字面意义。无糖食品吃多了也有高能量,同样升糖,有研究发现,喝无糖可乐的人比喝有糖可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只吃素不吃荤更有利于控糖”。只吃素未必营养均衡,所以应该荤素搭配、粗细搭配。
“补锌、补镁有利于降糖”。有传言说补锌、补镁降糖效果好,其实只是对个别缺乏这些元素的人群如此。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补锌、补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糖友不能泡脚”。实际上,不能泡脚的人群仅限于有糖尿病足、心血管疾病、血液循环不好的患者,无以上情况的糖友是可以泡脚的,只是泡脚前要认真检查有无创伤,并测好水温。
“糖友大多不长寿”。糖友如果控制好病情,将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多项指标保持正常,也可以和常人一样长寿。1型和2型糖友中,均有超过百岁的案例,所以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编辑:赵彦
关键词:喝粥 长寿 糖友 糖尿病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