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最后一公里”究竟有多远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现在,它被引申为一件事情最后的关键性一步。
令人深思的是,在有的地方,无论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市,还是小区建设、生态?;?一些工作年年处于“最后一公里”。时间一长,等掉了大家的耐心,也消耗了本来十足的信心。
为什么“最后一公里”一直跑不完?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盲目满足于抓一阵子、烧三把火、砍三板斧,工作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想歇歇脚,致使一些项目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有花无果。二是事不尽做,功不全用,不愿速战速决,生怕事成“庙”散,经费、编制、奖励等没有着落,于是宁愿延误工作进展也要保存一块“自留地”,作为“立于不败之地”的资本。三是缺乏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只想当“战略家”画大箭头,不愿当“突击队”和“爆破手”,工作还没有进入尾声,就想画句号、换频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有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抓落实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缺乏经常抓、反复抓、持久抓有关。如果抓一阵子松一阵子,热一阵子冷一阵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么能把工作落实好呢?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钡鼻?许多地方党委刚刚换届,一些领导走马上任,都以很大的决心与干劲争取踢开“头三脚”,但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冲劲”与“韧劲”的关系,切莫随意留下人为的永远跑不完“最后一公里”的“烂尾工程”。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用真心。抓落实能不能知难而进、锲而不舍,是对领导干部党性原则的现实考验。唯有怀着真心为民的心态,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将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表象性、盲目性、随意性。这既要有雷霆万钧的“猛药去疴”,也要有常态长效的“润物无声”,切不能只管“漫天撒种”不管能否“落地生根”。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有恒心。干工作、抓落实特别是涉及全局性的任务,不是单场“百米赛”,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瞬时的精彩,而是长久的稳健。必须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坚定久久为功的恒心,切不可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或者一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畏缩不前,半途而废。
打通“最后一公里”,必须下苦功。抓工作落实是个“苦差事”,越是接近尾声越是困难重重,处理起来更为棘手??嗍虏挥每嘈摹⒉幌驴喙Ψ虮厝换嵋皇挛蕹?。对于抓“最后一公里”工作的落实,必须做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只有破除消极保守、“四平八稳”的工作作风,积极鼓励大胆“闯、试”,才能愈做愈实、常做常新。
《荀子·劝学》有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闭舛位扒康鞯恼恰叭汀钡闹匾?。任何一个决策、一项部署,坚持一抓到底、一以贯之,就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有了这种精神,许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自然会在冲刺中完成,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09日 04 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 工作 落实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