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警惕“精准扶不贫”反噬扶贫成果
昨日,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6年时间里实现7000多万人脱贫。针对审计署查出广西马山县“2454扶贫对象买了2645辆汽车”的问题,他表示“只是部分地区没有做好”。同一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也痛批马山扶贫“不精不准、大而化之”,表态要“坚决整改”。
眼下中国到了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段,“6年时间实现7000多万人脱贫”,既彰显了扶贫时间之紧迫、任务之繁重,也凸显了扶贫克难的决心,这也更需要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地。否则,扶贫力度再怎么加码,其成果也难免被各种挪用滥用反噬。
在此背景下,马山扶贫造假乱象暴露的诸多问题,让舆论感到不安:尽管有关部门特别强调这属于个例,是“部分地区”的事,但这3000多名扶贫对象居然都是“富人”,“被扶贫”的还有大量财政供养人员,确实离谱过了头。如此“精准扶不贫”,能蒙混过关,说明当下扶贫工作中仍有些缺漏。
从媒体的公开报道看,在中央扶贫政策下行落实过程中,不少地方都发生过类似的扭曲。比如,有些地方将扶贫拨款用于县、市的城镇建设,2014年,央视曝光了安徽利辛县将大笔扶贫资金投向基础建设领域的问题。今年早些时候的“最悲伤作文”,也让人们发现,长达20多年的扶贫“准头”也不尽如人意。正是末端的这些扭曲和变异,使得中央庄严的消除贫困承诺进入“无物之阵”。
那该怎样将精准扶贫“精准落实”,以避免“7000多万人脱贫”宏大目标的打折扣?应看到,有关部门已在“精准”二字上下了不少工夫,如从2013年开始,对贫困人口全部建档立卡;为避免扶贫资金粗放化,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2014年也出台了一整套完整的资金管理办法。
问题是,扶贫毕竟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落实过程,由于向下落实的层级传递链条较长,再严密的制度设计,再“动态”的管理,都可能遭遇“最后一公里”梗阻的末梢执行问题。因为“上”与“下”的信息不完全对称,若不纳入基层民众反馈式的强力监督,到了基层走样的概率不小。
源于此,要消除“精准扶不贫”之类的怪现状,就得着力保障处在“政策传递链末端”的民众的扶贫信息知情权,将扶贫信息面向基层更大程度地敞开,以吸纳基层监督力量。眼下很多贫困地区民众信息获知渠道较少,而建档立卡也更多的是应对扶贫层面上级监督,这导致他们很难参与到扶贫监督中来。在此背景下,扶贫信息包括扶贫项目确定、扶贫资金流向等的公开透明,必须向社会交底,包括对贫困地区民众的告知情况和底层具体反馈,也应记录在案。实质上,国家有关方面也指出,要“形成上下互动的检查办法”,贫困地区民众应成为上下互动闭环中的重要一环。
扶贫款不是地方政府的“唐僧肉”,更不是利益群体的黏合剂,而是“绝对贫困”人群的“保命钱”。这就需要打通末端民众的信息梗阻,发挥他们在精准扶贫上的监督作用。试想,如果底层民众也知道扶贫款都用在了哪,还会有马山一边“精准扶不贫”,一边此前被称赞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吗?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精准扶不贫 马山 扶贫款 扶贫造假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