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曹卫星:以科技创新破解土地难题
土地的科学?;び牒侠砝?,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土地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是一项历史性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力推进土地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全面落实土地科技创新战略、加快补齐土地科技创新短板的需求已日益迫切,亟待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位于陕西省富平县的石川河,由于河道污染和堵塞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2013年起,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投资6.4亿元开始对石川河进行综合治理。图为整治之后的石川河新貌。孟 斌摄
充分认识土地科技创新重要意义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的迫切需要
科技创新是引领和保障国土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豆磷试础笆濉笨萍即葱路⒄构婊芳跋喙嘏涮孜募阎贫巳媸凳┥畹靥讲狻⑸詈L讲?、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科技创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确立了“三深”战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体目标。这是“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也是综合考虑我国土地科技发展现状、粮食安全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土地科技创新比较薄弱,特别是土地工程技术发展滞后,伴随出现了一系列深层次土地开发利用问题。一方面,虽然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做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但耕地利用和管护中的问题还很突出。另一方面,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土地立体开发和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严重滞后。实行土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本动力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土地资源?;ず捅U掀烤?,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迫切需要。一是部署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调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ぶ贫?,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分区域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染耕地阻控修复,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二是部署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支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三是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ず托薷垂こ蹋岢錾剿痔锖且桓錾餐?,进行整体?;?、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土地系统循环能力,维护土地生态平衡。这些战略和行动的落地,都需要先进的土地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是全面推进“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的迫切需要?!叭钜煌痢笨萍即葱抡铰允窃銮抗磷试词乱蹈母锓⒄沟亩υ慈?,也是国土资源事业可持续发展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地质、海洋、测绘地信领域各自拥有相对成熟的科技创新队伍,“三深”探测已经取得重大成果,但土地科技创新研究尚有明显差距,科技基础比较薄弱,创新导向不够清晰,土地学科建设滞后,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明显不相适应。所以,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土地科技创新,推动形成“三深”与“一土”科技创新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全面提升土地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加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土地科技协同攻关
瞄准世界土地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强化土地科技创新。一是面向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工程技术创新。深化对耕地?;さ睦砺廴鲜逗凸媛裳芯?,拓展农用地质量调查与监测技术,开发和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技术,着力研发耕地质量和产能提升、退化土地治理、荒废土地利用、土地生态修复等关键技术,加强土地工程化和生态化技术应用。二是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技术创新。加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基础理论研究,全面发展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国土空间规划与多规融合、建设用地布局与规??刂啤⒔ㄉ韫こ探诘?、土地立体开发等关键技术,持续发挥缓解国土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方面的作用。三是面向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加强“智慧国土”技术创新。深化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及资产核算的理论研究,大力发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监管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理论方法,研发智慧国土工程技术及监管平台,完善国土资源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体系,构建现代化智能化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积极谋划申报土地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进“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全面落实。一是耕地质量提升与管护方面。主要研究耕地质量关键要素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生产力形成的协同作用机制;研究耕地质量改良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研发耕地质量指标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及产品装备;完善耕地质量与生产力估算模型及预测预警系统。二是国土优化开发理论与技术方面。主要研究土地生态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格局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演变规律及优化开发技术;研发建设用地再开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矿区国土恢复治理、海岛海岸带国土开发与保护和低丘缓坡生态开发等技术体系。三是国土资源大数据与智慧国土构建方面。研究国土资源全尺度数据整合与大数据构建技术;研究国土大数据深度挖掘与知识发现及实时感知与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建设国土资源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全天候的综合监管平台。
加强动态开放多层次的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土地科技协同攻关。目前,土地领域科技创新平台比较少,制约了土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跨越。为此,一是加快组建新型土地科技创新机构。搭建国家土地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开展系统化、协同化的科技创新攻关。二是积极推进土地科技协同创新攻关。要打破系统壁垒,推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和市场等创新要素整合。国土资源重大创新任务,可由相关单位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装备研制;并注重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改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土地科技创新活力。要逐步消除传统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一要切实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服务工作??蒲兄鞴懿棵乓平蛘湃ǎ秤杩蒲Ъ腋笞灾魅?,支持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创新服务水平,改善科研经费管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工作环境。二要完善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着力改进现有人才评价考核方式,用足用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促进创新人才跨部门、跨单位、跨地域流动,培育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三要创新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统筹土地调查、评价、规划、整治和管理等方面的研发资源,建立国土资源科技成果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和科技成果需求反馈制度,努力提升成果转化率和综合效益。四要强化土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衔接,提升试点示范带动能力。土地科技创新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需求,部署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应用。
加快推动土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土地学科建设地位不够,在高校中难以形成以土地为重点的学科,应尽快构建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土地学科体系
当前,土地学科体系仍然很不健全,在现行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没有专门的土地学科位置,土地学科建设地位不够导致在高校中难以形成以土地为重点的学科。土地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根基在学科。加强土地学科建设与实施土地科技创新战略相互促进,加强土地学科建设已刻不容缓。
研究确立土地学科建设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我们应组织开展土地学科建设研究,以土地学科理论与技术内涵为核心,以“土地+”为一级学科基本架构,制定推进土地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构建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土地学科体系。
科学制定土地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和协调机制。在综合考虑高等院校的科研队伍、科研能力、教学情况、工作条件等基础上,科学制定土地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学科建设布局和总体安排。
大力推进土地学科研究生教育。支持高等院校拓展土地学科研究生教育及博士后流动站建设,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在大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土地科技人才的同时,让广大土地工作者享有更多接受土地学科高等教育及培训学习的机会,提升土地工作者整体科技素养。
(作者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曹卫星 科技创新 土地难题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