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技术的革新 让电影呈现如虎添翼
李安和冯小刚在清华大学进行了一次对谈电影,贾樟柯作为嘉宾主持参与谈论,这三位华语电影的重要导演聚到一起很有意思,再加上一个有趣的主题“我们的第一次”,使得这次对谈的内容更为吸引人关注。
这次对谈其实涉及到许多内容,比如各自对新片的拍摄感想、对电影前景的展望、自己的电影理想等,但被突出的一个主题,还是倾向于两位导演的创新——李安导演第一次拍摄120帧的电影,冯小刚第一次使用圆幕形式呈现电影,而且,促使他们做出这种创新选择的,不是潮流推动,也不是市场要求,而是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要为电影带来改变,或者说,是出于对电影的热爱,而有了创新的冲动。
李安和冯小刚的新片拍摄,都带有“任性”的成分。他们有“任性”的资格,因为他们无论是在作品口碑还是票房上,都为自己积累了信任感,投资人愿意配合他们一起承?!叭涡浴贝吹氖找婊蚍缦铡5缬白员环⒚饕岳?,由黑白到彩色,由正方形到长方形,由2D到3D,正是因为有电影人一颗追求变化的心,才使得近百年来电影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娱产品。但相比于电子娱乐快速的更新换代,电影在技术上的进步与变化,确实也保守了一些。
电影的技术创新,是需要冒不小风险的。对于电影的表达形式与载体,包括制作者、创作者乃至于观众,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保守主义,比如对胶片电影的留恋,对2D形式的喜爱,对黑白电影的美好回忆等?!栋⒎泊铩分匦录せ盍?D技术,但多数电影都没必要用3D来呈现,又是不少观众的共同心声。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安与冯小刚的技术创新,除了给各自作品增加了话题性之外,是否会影响到电影的创作与制作潮流,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
120帧带来的“沉浸式观影”,已经得到了市场验证,观众普遍对银幕的亮度、画面的精细程度以及感同身受的情绪体验,给予了认同。但另一方面,因为影厅改造的高昂成本,可供观影的影厅数量不足,使得第一时间观看120帧电影成为一个“奢侈”的事情?!侗壤ち侄鞯闹谐≌绞隆吩谂υ际子持螅涫泳跣Ч鸵鹆苏?,“有得有失”成为海外媒体对这部电影的主流评价,除了肯定李安在视效方面的突破之外,“故事格局小”“影片非凡的视觉效果有时又会让人分心”、“技术真的会过分超前于时代”等声音不绝于耳。
要技术还是要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与电影密切相关的议题。一方面,技术的革新让电影呈现如虎添翼,尤其是特效的进步,使得导演可以尽情在银幕上挥洒自己的想象力,强化了电影的造梦功能,把以前许多无法落实到银幕上的虚幻场景,真实地投射到了银幕之上。但另一方面,绚丽的技术也使得一些商业大片脱离了故事核心,使得这些大片只剩下了特技堆积,也培养出了一批只认技术不看故事的观众,这使得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遭遇到了信任危机,按照这个趋势发展,立体的、虚拟的、感官刺激更强的技术,会不会持续湮没故事,让故事成为技术的附庸?
国内电影业这两年一直在强调故事的重要性,事实上好莱坞也在反思,如何在技术保持持续进步的时候,回过头来寻找故事内在的朴素的本真的魅力。比故事需要借助技术来呈现更重要的是,技术要服务于故事,如果失去了故事,那么技术将会成为一件华丽的外衣。
当然,李安与冯小刚的这次技术创新,目的并不是改造电影的技术走向,而是建立在艺术追求基础上的一次个性化实验,他们的技术尝试,与商业大片的特技依赖,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所以,需要提醒电影业的是,不要盲目跟随李安与冯小刚的技术创新,把创作重点放在影片的形式上。电影发展需要技术支持,但电影真正的潮流不是向前追求技术,而是向后看,去发现过去那些经典电影是如何依赖故事而得以留存影史的。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李安 冯小刚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