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中国节西洋节 走心就是和谐
影射在“中国节”和“西洋节”上的价值观,其实是不同人群如何看待“传统”与“潮流”的分水岭
10月31日,在这个中国人往往感觉不到有什么特殊的日子,一向追逐热点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再次被“万圣节”这个关键词刷爆了。不明就里的“老派人”不小心点开一个网页,屏幕上分分钟弹出一个硕大的骷髅头,阴森森的蓝光占满了整个屏幕:“激情引爆万圣节,全场消费打八折!”这让很多凡事图个吉利、敬鬼神而远之的老百姓不禁摇头。
而欢迎“万圣节”的可能是一帮帮热衷于追逐潮流的“小年轻”,他们的观点往往是现在过节不就是图个热闹吗?管它是中国节还是西洋节,都为一大帮人找到了凑在一起找乐子的理由。如果这个节日恰巧还带几天小长假,简直是馒头里夹咸菜、蛋糕上挤奶油,那就更完美啦!
影射在“中国节”和“西洋节”上的价值观,其实是不同人群如何看待“传统”与“潮流”的分水岭。
传统节庆都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喜兴还是哀愁,都透着一股子中正平和的讲究。比如清明节,庄重肃穆之余晕染着“细雨纷纷,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意境之美,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好好传承。而现在的年轻人一提起传统节日就想起“小长假又到了”,对西方情人节、圣诞节也追捧不已,引得一众商家纷纷跟风,各种噱头层出不穷,促使“洋节”不断升温。直到前些年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引起国人哗然一片,才让大家反思应该把传统节日摆在怎样的心理位置上。
其实,很多问题本身就不是矛盾对立的二选一。作为中国人,传统节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早就浸润到我们祖祖辈辈源远流长的血脉中:除夕守岁团圆饭,正月十五闹花灯,端午粽香龙舟快,中秋月圆意悠长……这些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愫,就和亲情一样难以割舍。不信你问问如今哪怕最新潮的年轻人,大过年的不回家、不和父母热热闹闹地包一顿饺子,你看他的内心会不会失落?所以,与其担心传统节日在“洋节”的冲击下逐渐式微,不如重新发掘更多积极生动的方式,让“中国节”重新焕发出生机。比如今年的重阳节,就有专家呼吁应该设立3天假期,让那些平日忙于工作的子女能够多一个机会看望“空巢”在家的父母,就是一种极有人情味的有益探讨。
同时,我们不应忽视,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中西文化的交流势不可当,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节日文化,其交流融合更是理所当然。除了中国老百姓这些年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的情人节和圣诞节,母亲节、感恩节等舶来节日的引入,更被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母亲节里,向辛苦操劳了一生的母亲献上一枝鲜红的康乃馨,表达一句“妈妈,我爱你”,是中国传统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直接体现。而感恩节更是打破了美国新移民回馈当地土著的原有内涵,成为我们向平日里关心帮助过自己的师友致以感激的最佳渠道。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洋节”的推广,对于增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实,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影射着人类社会“逐渐成型,逐渐完善”的历史趋势。就像当年的楚怀王没有料到自己逼得一个臣子跳江自杀,引得老百姓纷纷往江里投粽子,最终形成了后世的“端午节”。眼看11月11日即将到来,这个四个“1”相连的节日因其形似“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单,被单身的人们戏称为“光棍节”,又被某商家包装成为一年一度网络购物的狂欢节。焉知几百年之后的人们过着“光棍购物节”时,回溯这个节日的产生,会不会生动地感知到我们这段历史的鲜活有趣呢?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中国节 西洋节 圣诞节 光棍节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