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叶廷芳:永远是乐天派
80岁的叶廷芳先生,脸上依然有着孩童般的笑。很少有人能看出,这位著名的翻译家、作家,从今年四月起已做了五次手术,其中两次大手术。人明显瘦了不少,但病魔并没有夺去他的笑容,他还是那个永远不屈服于命运,永远怀着赤子之心,对世界充满好奇与热爱的乐天派。
叶廷芳近照 易明 摄
青年时期的叶廷芳
不久前,叶廷芳先生八十寿辰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作家王蒙、张抗抗,哲学家周国平,歌唱家关牧村、姜嘉锵,剧作家过士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家马国馨等各界人士云集。叶廷芳兴趣广泛,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跨界学者” 。从卡夫卡、迪伦马特,到不懈努力推进中国日耳曼文学研究,叶廷芳挖掘了德语文学中重量级的几位现代作家,为中国的德语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矿藏;从?;ぴ裁髟胺闲娴讲斡牍掖缶缭汗こ痰奶岚福至艘桓雒姥Ъ液鸵帐跫业某惭酃?;从“一个不少,两个正好”的计划生育建议,他体现了一位学者超越本行、贡献智慧的社会担当。
“感谢叶老师翻译的德语经典作家,他帮我们做了筛选,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值得学习的,他的研究引导着我们,为我们这一代作家输送了宝贵的营养。 ”张抗抗的话,说出了很多作家的心声。
“文革”结束后,叶廷芳放弃少年时代就钟情的诗歌,转而关注小说与戏剧,以极大的勇气与独到的眼光,向国内介绍当时被认为是“颓废派”的德语作家迪伦马特与卡夫卡,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翻译家叶隽认为,叶廷芳先生承接了卫礼贤沟通中德文化交流的艰巨使命,并在象征着中国文化的扬子江和象征德意志文化的莱茵河之间“搭了一座文化桥梁” ,叶廷芳是现代中国少数能够进入人类思想精英前列的大家,他的学术思想、人文体察,无一不对日耳曼文学学科的年轻学人起到“示来者以轨辙”的重要作用。
叶廷芳是一位遍寻缪斯的骑士,他说:“每当我听到一首动人的乐曲,欣赏到一件出色的绘画、雕塑或建筑作品时,我都会激动不已,感到这是上苍赐给人类的一种福祉。 ”有记者问叶廷芳,您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什么?他回答:“读书、思考、写作,偶尔翻译;有不同的社交圈子,有观赏国内外芭蕾、歌剧、话剧的可能。 ”在回答幸福是什么时,他说:“对人生的问题大致探索过,对人类的知识认真积累过。 ”
作为资深戏迷,叶廷芳早在北大读书时就爱上了话剧艺术。尽管那时他还是个穷学生,但买北京人艺的票却从来都是在所不惜。那时戏剧演出大多三个小时,由于交通不便,看完演出到西直门时,常常赶不上末班车,从西直门到北大9公里,他能一口气徒步走回学校,从来不嫌路远,不觉得累,也不怕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叶廷芳先生又成为先锋戏剧的推进者。他翻译了迪伦马特的四部作品, 《物理学家》《老妇还乡》 《罗慕路斯大帝》和《天使来到巴比伦》 ,全部被搬上舞台,影响了众多中国话剧从业者。过士行说:“没有迪伦马特,我还不会想到写戏。 ”
建筑是相对专业的领域,人文学者很难介入,叶廷芳却以自己的执着与热情,赢得了建筑界专业人士的尊敬。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叶廷芳第一次赴欧洲,发现西方建筑五花八门,组成城市,错落有致,一眼看去,就有一种美感。对比国内建筑,却多半破旧,新建的多层或高层式样单调,不是冰棍式,就是砖头式。当时叶廷芳身在北京,于是就写了一篇一万五千字的长文,《伟大的首都,希望你更美丽》 ,发表在北京市委的机关刊物上,后又被《北京晚报》分期转载,引发街谈巷议。如今看这篇文章,依然有警示意义。国内至今仍有不少城市,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却建起了一堆可能几十年后就会被拆掉的垃圾建筑。90年代以来,叶廷芳又会同建筑界人士共同发起了两次“建筑与文学”的大型研讨会,先后在南昌与杭州举行。他提出“废墟也是一种美” ,反对重建圆明园,这一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
上天给了叶廷芳一副较好的嗓子,他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爱唱那些难度较大且婉转动听的歌曲,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以及胡松华的《赞歌》是他的三大“保留曲目” 。在座谈会上,关牧村为叶先生献上一首由施光南作曲的云南傣族歌曲《阿妹的心》 ,男高音歌唱家姜嘉锵则演唱了叶廷芳一直情有独钟的《克拉玛依之歌》 。关牧村说:“很多年前叶老师就给我写过信,为我一生的艺术道路指明了方向。我非常珍视叶老师的意见。 ”关牧村的先生、书法家江弘则向叶廷芳赠送了“道法自然”的书法作品,他说,从叶先生身上,他们看到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追求的统一。
叶廷芳对绘画的痴迷在朋友圈也被津津乐道。他在德国做访问学者时,几乎把所有钱都用来买了画册?;嵊始幕丶液?,他还跟家人交代,收到画册打开看时,一定要先去洗手。张抗抗和叶先生一起去敦煌,在莫高窟前,面对这个人类艺术的宝库,叶先生竟然虔诚地跪在了石窟面前。他对艺术的虔诚,令张抗抗惊讶,她说:“叶先生的一生,始终在求真、求美、求新,在引领着先锋艺术的发展。他开阔的人类视野,他对艺术的崇敬、虔诚都令人敬佩。 ”
古道热肠,社会担当,是叶廷芳给朋友们的另一个深刻印象。
德语文学翻译家、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宁瑛是叶廷芳的学生和同事。宁瑛回忆,虽然叶先生儿时就失去了左臂,但她从没感到叶先生是残疾人,后来听说他成了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宁瑛竟有些惊讶。上世纪60年代开展“四清”运动,叶先生一手扶犁,竟然成了学雷锋标兵。在社科院外文所,大家都是两只手,但开会时常常是叶先生做会务,他从来不感觉自己有缺陷,工作比普通人做得还好。叶先生说,我觉得两条胳膊,一条是多余的。后来叶先生担任德国文学学会会长,宁瑛做秘书长,叶先生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甚至半夜打电话联络外国朋友。叶先生还关心普通百姓生活,做了全国政协委员后,有人跟他反映北京站附近52路公交车设站不合理,希望能调整,后来经过叶先生努力,还真的在北京站附近增加了一站。宁瑛说,叶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也是一个非常入世的人。
同为全国政协委员,张抗抗和叶廷芳一起开过多年的政协会,深感叶先生的真诚与直言不讳,每一次发言都针砭时弊。2007年,叶先生联名2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要求尽快停止独生子女政策,该提案成为著名的“叶廷芳提案” ,引发官方民间讨论热潮。在两任政协委员即将到期之际,叶廷芳又委托好友张抗抗帮忙接着做这个放开二胎的提案。但张抗抗当时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因为她觉得中国人口已经太多了,放开二胎不是太重要。后来形势发展证明叶先生的眼光是超前的。座谈会上张抗抗说:“我非常抱歉没有继续战斗下去。好在现在已经实现了放开二胎政策,叶先生应该感到欣慰! ”
命运对叶廷芳并不算公平,但他却以乐观的心态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历史学家、社科院近代史所文化史室前主任刘志琴回忆,“文革”期间,她和叶先生同在干校,不仅劳动辛苦,而且坏人当权,好人受罪。那时她还不认识叶先生。有一天,叶先生突然来找她,希望能帮忙让他参加文艺宣传队。当时刘志琴是干校文艺宣传队政委,连队批斗叶廷芳,刘志琴很同情他。她就问叶廷芳有什么专长?叶廷芳说,我能唱歌,还能作曲。然后就“傻乎乎”地唱了起来,果然不错。进入文艺宣传队时,社科院来了两个人质问刘志琴,怎么把被审查对象弄到文艺宣传队了?刘志琴说,首先,他被审查,但没有结论,将来可能就没有问题;第二,他既能唱歌,又能作曲,你们能不能一人顶俩?来审查的人无语了。后来叶廷芳在文艺宣传队,靠创作、唱歌、给农民演出,获得了大家的尊敬。刘志琴说:“现在人们常说要励志,叶先生就是改变命运的榜样。 ”
面对这么多好友的夸赞,叶先生仍然保持着学者的理性。他说:“和大家在一起,欢乐的正能量已经把几个月来医院给我灌输的药都中和掉了!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歌德、卡夫卡、布莱希特、鲁迅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们既批判世界也批判自己,一个既能批判世界、也能批判自己的人才是立得住的,不会走邪路、歪路。 ”
说到卡夫卡,很多人会联想到寂寞与孤独,翻译、研究卡夫卡的叶廷芳先生,却并没有陷入孤独。他曾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生来是一个乐天派,几乎没有感到过孤独” 。何能如此?对友情的重视或许是重要原因。叶廷芳说:“人生有三种主要的感情:亲情、爱情和友情。亲情人人都有,爱情不能强求,唯有友情,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去争取的。 ”叶先生亲朋故旧很多,但他仍然悉心照料每一朵新发芽的友谊之花。他动情地说:“五十年的婚姻是金婚,五十年的朋友也是金朋友,我希望朋友们都能和我保持永恒的友谊!友谊是一种正能量,它能给人们提供智慧、温馨,提供帮助,必要时提供最难得的支援! ”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叶廷芳 乐天派 翻译家 作家 跨界学者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