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越来越多艺术史学家来到实验室 通过科技手段验证作品真伪
紫外线(UV)可以穿过上光油层,但它穿透力不是很强。紫外线能引起一些荧光现象,这种荧光现象会反射出不同的颜色,通过这种反应可以观察到这幅画是否曾被修复、修改过或者重新画过。


右上图是用红外线照射过,可以看到画家最初的想法是想画一只耳朵。另一个例子,左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书的样子,右下图用红外线可以看到书脊位置往下移了(原来的书本面积更大一点)。

以上作品左图是原作,右图是被紫外线照射下的照片。从比对中可以看到画作产生了乳白色荧光的反应,说明它有一层上光油。但是要注意深色的部分,比如画中女士的下巴部分都是深色,这些深色部分表明作品曾经被重新修饰过。
法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修复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卡蒂·维耶思卡兹:
书画史上曾有一段趣闻,北宋书画家米芾常借人古书画自临,临得特别像,最后把赝本还回去,自己收藏真品,为此苏轼还曾作诗打趣道:“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可见,赝品制作自古就有,而且一直以来都被世人所轻视。而现今在艺术品真品与赝品的鉴定方法上,主要分为美术史风格以及科学技术鉴定,其中,随着科技的日渐发展,对于艺术品赝品检测手段不断发展进化,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法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修复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艺术品辨伪·保存及修复领域专家卡蒂·维耶思卡兹介绍:“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史学家来到实验室寻求帮助,通过检验赝品的科学方法来求证作品真伪,帮助他们下最后的结论?!?/p>
我国宋代与清代临摹仿制最为盛行
在中国,文物?;ぷ魑幌罟爬系男幸?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相关文章表示,据史料记载文物的修复、仿古业始于春秋时期,至唐代则已经出现临摹前人字画等伪作之事,到宋代通过仿制以假乱真的临摹仿制极为盛行,在明代仿制也多制工粗糙。发展至清代,临摹仿制又再次盛行起来,尤以仿造青铜器繁多,多以商周真器作模式,器形、纹饰仿得相当逼真。
在西方,原作与赝品之间的差异问题一直都是各位学者研究与争论的重点,他们认为赝品问题关系到审美经验的本质和艺术品的界定,这是传统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代艺术哲学面临的新挑战。
其中对于赝品的定义,语言学家楠·斯托内克尔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复制既存的作品,称为“意指性的赝品”,另外一种是具有创造性的赝品,是伪造者模仿既存的某个艺术家或某个历史时期的风格,一般是因为那个艺术家或那个时期的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大多数著名的赝品都属于第二种。
当代西方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伪造例子是荷兰艺术家汉·凡·米格伦对荷兰17世纪绘画大师詹·维米尔作品的伪造。1945年,米格伦承认是他伪造了 8 幅著名的归于维米尔和德·霍赫的画作,而在1937年这些绘画被“重新发现”的时候,被认为是维米尔的杰作。
赝品检测技术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
对于大部分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艺术绘画各种技法或许并不陌生,但连他们也难以区分有关赝品中真迹、副本、复制本等概念的异同。更有甚者,当认为一件艺术品是“假的”的时候,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一个贬义词“欺诈”。事实上,艺术品的真假问题不能一概以“赝品”与否而论。
“赝品”本义指工艺精湛的仿真品,而今通常意指工艺拙劣的仿冒品。所谓的赝品检测技术可以追溯到罗马时期,当时的“赝品”一词指的是假币。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概念逐渐被引申到艺术品当中。
其中关于赝品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件被确定为赝品的作品也可以反过来成为艺术品,这让“赝品”的定义进一步复杂化。
一直以来,由于市场的存在,无论中西方存在赝品的现象都非常普遍。在欧洲,一些博物馆也清楚自己的藏品中存在赝品。例如,在1914年,人们认为著名画家伦勃朗的传世作品超过一千幅,而今天检测鉴定出的真品仅有300幅。反观中国,近年来书画赝品案屡报不止。
不可见光谱的运用是重要检测手段
修复师林祥清曾向收藏周刊记者透露,中国古书画鉴定专家以画风、作品画技来辨别赝品,而修复师是以通过技术来判断,“事实上,古书画的鉴定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困难”。面对形形色色的赝品,非专业艺术史家,除了修复师的技术判断外,西方科学的辨别方式或许是当下最靠谱的方法。
今年四月有关“艺术赝品检测的科学方法”的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其中法国自然与文化遗产修复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艺术品辨伪·保存及修复领域专家卡蒂·维耶思卡兹在论坛上就表示:“科学检测艺术品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取样’,即从作品中提取一小块样本运用化学原理进行检测。通过取样检测,一幅画作所采用的颜料、运用的技法、经历的修复等各种信息都一目了然,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解读,从而可判断这幅画作的真假?!?/p>
卡蒂·维耶思卡兹介绍,在情况比较复杂、很多珍贵的作品根本不被允许取样的情况下,这时候专家们就必须采用不同的光源来进行检测,这需要具备两种条件:光源和检测方法。紫外线和红外线还有X射线等都是人肉眼不能看见的光,通过仪器“扩大”可见光的范围,也是检测艺术品的重要手段。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也曾表示,给书画“拍X光”的方法,可以增加鉴定的准确度。他介绍,一是运用软X光摄影拍摄分层照片、印章、文字,利用该法,上海博物馆馆藏的王羲之《上虞帖》被鉴定为唐摹本。
卡蒂·维耶思卡兹认为,“紫外线与红外线的穿透力非常强,在检测签名是否真迹方面,紫外线是个绝佳的帮手。”她介绍称,运用红外线,则可以帮助检测作品当中是否存在草稿痕迹,也可以观察到画家在画作过程中对作品修改过的痕迹。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史学家来到实验室寻求帮助,通过检验赝品的科学方法来求证作品真伪,帮助他们下最后的结论。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科学家而言,他们的工作只是通过技术的检测来寻找作品是否有草稿痕迹。在法国,科学家是没有权力来决定一幅画作是真?;故秦推返?他们只是作为检测专家被咨询,拥有最终决定权的是艺术史学家。
另外,X射线穿透力极强,能为我们提供画作的内部结构、位置排列秩序以及运用的材料等信息。被X射线照过的画作,可以看到作品所用的木板材质,或者木板的拼装状况,甚至里面的钉子的尺寸、形状等等都一览无遗——这些因素都反映了作品的年代,可以帮助艺术史学家考证作品的真伪。
赝品制作者有一些特定的运用技巧,比如他们会用一个针头般的工具来模仿有年代的裂痕,但这些裂痕都只停留在表面,通过X射线就能检测出来的。如果把有裂痕的X光片放到真迹上,裂痕痕迹和真迹完全吻合的话,专家们就不再怀疑这个作品的真实性。
编辑:陈佳
关键词:艺术史学家 来到实验室 通过科技手段 验证作品真伪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