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汉字故事:“回字四样写法” 与“龄官划蔷”
“回字有四样写法”,是鲁迅先生描画孔乙己迂腐形象的神来之笔。记得当年初中语文课本上,在《孔乙己》课文下面有一条注释,大意是说,回字只有三种写法,即:回、囘、囬,第四种是没有的,说明孔乙己醉心于钻研无用的知识,自以为博学,其实是错误的。
图一:《康熙字典》中“回”字第四种写法
图二:回字四样写法
图三:甲骨文 金文 籀文 小篆
图四
难道“回字有四样写法”是“小说家言”?对此很多人进行了探究,试图找出回字的第四种写法,没想到结果却出乎意料地丰富,竟找到好几种写法来,诸如迴、廻、廽、逥、佪等。难道鲁迅先生替回字专家孔乙己少算了?要知道鲁迅先生可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亲聆太炎先生讲授《说文解字》,他岂会在如此“小学”的问题上忽悠读者?仔细想来,孔乙己问的是茴香豆的“茴”字写法,然后由草字头底下的“回”引发出“回字四样写法”来,故上述例字均非答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次我偶然在《康熙字典》“丑集备考”的“囗(wéi)部”中,发现了“回”字的第四种写法,为“囗”内一个“目”。并注明:“《篇?!吠??!?/p>
《篇海》是我国古代字书中收字最多的字典,由金人王太等编纂,共收字62236个,比《康熙字典》还多出15201个。因此,回字的第四种写法见诸《篇海》就不足为奇了。下面就应该是孔乙己所说的“回字四样写法”了:(见图二)
至于这四个回字之间的关系,我略作一区分:“回”为正字,《说文解字》释为:“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并称:“囘,古文。”另外,《康熙字典》“回”下注曰:“俗作囬?!奔础皣椤蔽盎亍钡乃鬃帧M?,回字的第四种写法也是俗字。我们再看“回”的字形演变:(见图三)
由字形演变可以看出,甲骨文“回”在螺旋形图案上加一短横作指事符号,表示循环反复、周而复始;金文省去上面的指事符号,强化了螺旋循环的形象;籀文基本上承续金文字形,但增加了螺旋的层次。以上是古文“囘”的由来。小篆则将螺旋形改写成内外两个同心圆,这就是正字“回”。至于其他两个俗字,均为“回”的变体。
以上寻章摘句的考证,让本人也有点孔乙己的嫌疑了。很多人都认为孔乙己穷究于“回字四样写法”正是其迂腐的表现,并斥之为无用的“学问”,甚至连小说中的酒店小伙计也对他看不上眼。其实,孔乙己的穷困落魄是那个时代造成的,并不能归咎于他肚里的那点“墨水”??滓壹赫媸窃┰胀饕?!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变得越来越“务实”了。如果你声称学习了某种知识,人们往往会问一句:“有什么用吗?”甚至更直白地说:“能挣钱吗?”纯粹为了探究真相而作的学问,在很多人看来是可笑和无聊的。
当我们以不屑的口吻嘲笑孔乙己时,有没有扪心自问,自己对本民族的文化究竟了解了多少?其实,考求“回字四样写法”恰是“小学”(文字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盎亍弊治裁椿嵊姓馑闹植煌男捶??究竟是来源于4种不同的物象,还是经过了4种不同的抽象概括?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捋清汉字的源流,理解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并与古人进行有效的沟通,都不能说是毫无意义的。
现举一例为证。大家都知道《红楼梦》第三十回有个“龄官划蔷”的美丽故事。宝玉隔着篱笆洞儿随着龄官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地看了去,数一数,18笔,原来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大家数一下,简化字“蔷”是14笔,而繁体字“薔”为16笔(草字头断开为17笔),怎么会是18笔呢?难道曹雪芹算错了吗?这就用得上“回字四样写法”了。原来“薔”字下面应为“囬”,草字头断开正好18笔。
图四乃是本人试书的18笔的“蔷”字,聊备比对。(杨立新)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汉字故事 回字四样写法 龄官划蔷 孔乙己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