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杨永纯:中国减贫是对人权的贡献
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中国人权行动计划不落窠臼、不迷本本,以政治担当和务实举措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这也正是中国扶贫事业的历史意义所在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比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发布,人们对白皮书列举的减贫行动与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表达了极大兴趣,中国扶贫事业在各种传播平台广受关注。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办国办刚刚印发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为精准脱贫和保障贫困地区发展权设定了责任目标。而白皮书的发表,有力表明了:中国扶贫事业不仅是致力于人民幸福尊严生活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也是保障公民平等发展权利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中国扶贫事业从保障贫困人口生存权出发,到列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脉络,并生动地体现在百姓的命运中。宁夏海原县甘城乡村民杨宏智一家30多年的变化,就是一个具体的缩影。1982年国务院“三西”专项扶贫计划启动时,他们全家五口人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窑洞里;1994年颁布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时,他们一家在政府扶助下有了自己的院落;2001年和2011年先后颁布实施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期间,全家终于实现了“青砖瓦房、电视电话”;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时,杨家已经成为全乡扶贫攻坚的“领头雁”;2016年10月17日,杨宏智在自家舒适明亮的易地搬迁居民楼里,用自己的电脑逐字阅读了《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
“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中国减贫事业对人权的保障意义”,有专家这样评价白皮书的内容。从消除贫困的宏伟成就到公民发展权利的责任定位,从基础权利的扎实保障到根本权利的价值倡导,从国家减贫战略的宏观部署到人权行动的切实推进,从国内扶贫的精准施策到国际减贫的援助贡献,白皮书的字里行间,反映了国家意志、人民心声、社会共识,凝聚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决心、治理智慧、攻坚精神。惟其如此,中国的贫困治理理念才引起广泛共鸣,中国扶贫事业攻坚克难才指日可待。
“中国的减贫行动是中国人权事业进步的最显著标志”,30多年7亿多减贫人口、70%以上的全球减贫贡献率、近40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减贫援助、60多万国际扶贫援助人员、向69个国家提供医疗援助、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落实千年发展目标提供帮助……这些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的数字,以最具说服力的事实,体现了中国人对世界人权事业的务实贡献。人权不是空悬的旗帜,更非浓妆的脂粉,也非“训导”他者的教条,白皮书的发布体现了中国人权行动计划不落窠臼、不迷本本,以政治担当和务实举措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这也正是中国扶贫事业的历史意义所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自我发展权利和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的成就,体现了扶贫导向从保证生存到保障人权的价值之变、精神之变。也只有从保障人权的宏阔视野,才能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主动性,推动中国扶贫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为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总编辑)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杨永纯 中国减贫 人权 消除贫困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