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张楠:创新是大学不变的风景
大学路上,相比改善硬件条件,理念革新更有助于教育驶入快车道,同时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方面创新人才
“与优秀的人同行”,是不少人提升自我的方法,也激励人努力通过教育成为更优秀的自己。教育如何让人更优秀,高等教育如何真正培养人、塑造人,是久论不衰的话题。最近,读吴军博士的《大学之路》,仿佛和作者同行,展开了一次英美名校的深度游,打开了理解大学教育的另一扇窗。
从上一页翻到下一页只是几秒,但内容跨越了历史的纵深。《大学之路》就英美的教育理念、英美名校的特色及差异、中美之间的教育差异等话题,展开了宏观与细节兼备的论述。读罢此书,追溯时空的脉动,跟随文字重走大学之路后发现,没有哪所大学专门为创新而生,没有哪名学生一开始便有明确的创新目标,然而,创新却是大学路上不变的风景。
每所大学都走过了独特的发展之路,这和所在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其中的结合点便是创新。比如,哈佛大学直到19世纪中期,还是教会学校,查尔斯·艾略特在1869年任校长后决定创新大学教育模式,把过去以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如今,哈佛大学为6000名左右的本科生开设了6000门左右的课程,想学的东西基本上实现全覆盖。教育理念的颠覆性突破和创新,让学生更充分地自由选择,也提供了在擅长学科内施展才能的机会。大学路上,相比改善硬件条件,理念革新更有助于教育驶入快车道,同时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各方面创新人才,而后者是开拓性的、彻底的变革。
学校不仅仅是为了创新而立,但是今天的创新几乎离不开大学。有人说,创新集中体现在新技术的产生,改变世界,创造财富。作为科学研究中心、人类思想智库,大学的创新远不止产生新技术,而是创造新知识,哪怕起初看起来无用的知识。近一个世纪前,著名学者陈寅恪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树立了通往创新之路的学术精神和价值取向。剑桥大学“此地乃启蒙之所,智识之源”的校训,洪堡大学倡导“让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要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麻省理工学院象征“动手与动脑,行动与思考,两相并举的教育理念”的?;?,都诠释着大学与创新的深层次关联。或许,如何不断培养创新领军人才的问题,也能在此找到答案。
大学之路上有创新为伴,个人才更为完整。人生的马拉松很长,大学作为人生旅途中重要一站,不培养一点创新精神,如何能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求知途中,常常埋下问题、浮起追问,其中有些疑惑会常伴随,促使人去探寻;有些问题刚刚萌生,或许匪夷所思,保持固有的好奇和热爱也是创新的内生动力。书中提及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很爱捣鼓,想法经常天马行空,不拘陈规、拥抱开放、勇往直前不惧风险,就是为了永无止境的创新。很多“创客”从这里走出,谷歌等改变世界的公司由此诞生,“硅谷的摇篮”名不虚传。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创新于大学教育、于求知个体而言也是无止境的追寻。大学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更要以实际行动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厚植创新的理念,把创新意识落细落实在行动中,大学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作者为教育部人事司干部)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张楠 创新 大学 硬件条件 教育 理念革新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