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方寸天地中的长征颂歌
一个秋风飒飒的下午,跋涉万里的红军来到甘肃哈达铺。在一个铁匠铺旁边的邮局中,毛泽东看到一张过期的《大公报》,短短的新闻稿,透露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存在。毛泽东欣喜地断定,红军找到了“落脚点”,并作出“到陕北去”的决策。那一年,正是1935年9月。那一刻,毛泽东激情澎湃,写下了《七律·长征》,抒发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豪迈情怀。
次年十月,红军会师陕北。对于两万五千里征程,毛泽东曾总结其意义与结果:“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薄俺ふ魇且晕颐鞘だ?、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p>
而今,八十年过去了,伟大的长征也以多种方式、多元载体铭刻在世人心中。其中,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也在方寸天地间展现着万里长征的悲壮与辉煌,成为弥足珍贵的纪念。
邮花记录历史事件
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邮票,是珍贵的历史遗存。
1934年10月,在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中,红军涉过于都河,战略转移,万里长征迈开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曾在江西瑞金设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当年,苏区邮政所发行的邮票,囿于当时的困难条件,发行量不大,存世量极少。在红军长征之际,红军家属不舍得毁掉邮票,便进行隐藏。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一个农家的旧家具抽屉底板上,曾发现贴有整版的苏区邮票(见图①)。这些珍贵的遗存,是红军长征前后的一个历史见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邮政部门更是多次以“长征”作为重要主题,在邮票上再现这一伟大壮举,将这个被作家魏巍诗意地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紧紧系在了邮票的方寸之间。
1956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邮票纪念长征胜利20周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发行以“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邮票。两枚邮票以两幅名画作为邮图,将万里长征中的惨烈战斗和艰苦跋涉作了动人的表现。第一枚邮票采用1951年李宗津创作的油画《强夺泸定桥》(见图②),表现长征途中一场震惊中外的激战场面,深沉的单色基调烘衬出悲壮的历史氛围。第二枚邮票采用了黄丕星创作的版画《过雪山》,画境以皑皑白雪为基本色调,线条镂刻得遒劲有力,体现出山体崖岩的坚实和红军跋涉的艰辛,生动表现了毛泽东所描写的“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豪迈气概。
此后,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以及重要的历史节点,邮政部门多次发行纪念邮票。这些邮票在选题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长征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重大战事作为邮图,再现长征的伟大壮举和征战奇迹,回顾了历史,也留住了历史。
作为长征伟大的转折点,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意义非同寻常。以此为题,邮政部门多次发行邮票以示纪念,它也成为纪念长征的邮票上不可或缺的主题。
1960年,为纪念遵义会议25周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两枚纪念邮票。第一枚邮票,以遵义会议会址作为图案(见图③)。作为革命圣地,这个会址见证了长征途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第二枚邮票表现了遵义会议之后由毛泽东指挥的一场战斗——抢渡金沙江。邮图采用了画家张漾兮和庄子曼合创的油画《巧渡金沙江》(见图④),江声与战声交响,急涛和冲锋同步,浴火鏖战的烟尘,满溢于方寸画幅之间。面对这枚邮票,令人油然忆起毛泽东“金沙水拍云崖暖”那句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
在纪念遵义会议30周年的邮票上,最醒目的是单独发行了毛泽东1949年以后的标准肖像,表明了遵义会议重要的历史性决定: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此外,这套邮票还将长征中的“娄山关大捷”场景纳入图案——采用彭彬的油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以表现从遵义开始的新的长征充满希望的前景。
在1985年发行的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的邮票上,除以会议旧址作为邮图外,另一枚邮票内容也与长征相关,即刻画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情景。应当说,纪念遵义会议邮票总与长征这个大主题相关联,这是历史事实,也阐发了遵义会议所确立的正确路线是引领长征走向胜利的保证。
方寸再现万里征程
历年来,在纪念长征胜利的邮票中,微型的邮图上多次再现了万里长征的征程。例如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发行的四枚邮票和一枚小型张,完整刻画了跋涉万里的长征途程。
第一枚邮票是“送别”(见图⑤),在画家靳尚谊的笔下,沉郁的油画色调表现了萧瑟秋风今又是,于都河上暂惜别的情景,一派征途漫漫前程可期的悲壮气象,溢于方寸天地之间。
第二枚邮票表现的是“遵义会议”,邮图选用了彭彬的油画新作。画面撷取了会议结束后的一个感人情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军队领导人缓缓步出会场,红军与群众站在门前,等待着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时刻的到来。
第三枚邮票采用了刘国枢的油画《飞夺泸定桥》。这幅创作于1959年的油画,是继李宗津同题材油画之后,从新视角再创作的一幅经典作品,气势宏大,险惊天地,堪为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经典之作,曾被选入教科书。
第四枚邮票“过草地”,也选自一幅油画。画家张文源曾有过重走长征路的经历,画面中,他将沼泽隐险的环境加以真实地再现,虽见碧绿水草覆盖四野,但红军每一步履都是在用生命丈量长征的每一里程。
第五枚邮票是选用一幅长3.6米、宽2.1米的巨幅油画“大会师”为图(见图⑥)。这个恢弘激扬的大场面,使邮票设计者采用了邮票尺幅中最大的形式,也就是将其微缩在长8厘米、宽5厘米的邮票小型张的空间之中。这幅油画,由李宝林和周顺恺于1976年合作而成?;嫔?,红旗招展,三军欢腾,百姓雀跃,蔚为壮观的会师场面,为长征的伟大胜利画上历史性句号。自此,党中央与中国工农红军落脚陕北,历经延安十三度春秋,最终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今年十月,正值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隆重纪念的热潮中,中国邮政将再次发行六枚纪念邮票以承载长征精神。第一枚邮票“长征出发”,表现了红军告别苏区、渡涉于都河的场景——树下,红军与乡亲依依惜别,一步一回头,情悲志壮;河上,舟楫为桥已遥向对岸,喻示一个伟大的战略转移就此开始。第二枚邮票“遵义会议”(见图⑦),通过对在场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张闻天、朱德等人精神状态的刻画,烘托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气氛严肃而乐观。第三枚邮票“四渡赤水”(见图⑧),通过展现红军激战赤水河的场景,体现了毛泽东“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伟大战略和战术思想,这是长征途中一次重大的胜利。第四枚邮票“过雪山草地”(见图⑨),这是万里长征中与自然环境搏战最艰苦的时刻,邮票以富有动感的画面,刻画了红军于风雨之中过草地的艰难跋涉。第五枚邮票“胜利会师”,画面上红旗如云,猎猎生风,红军会师陕北、凯旋场面壮观宏大。第六枚邮票“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见图⑩),在党旗和军旗掩映下,红军队伍如钢铁长城,铸造历史,面向未来,诠释了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六枚一套的纪念邮票,将长征的征程和现实意义概括在了“国家名片”的方寸记录之中。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的前夕,中国邮政还发行了纪念邮资明信片——图案选用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地甘肃会宁新建的一座雕塑——三支步枪、三个红军头像和一炬红五星、一条红飘带构成一座宏伟的纪念雕塑,矗立在会宁会师之地,标示着人们对于伟大长征的永久纪念。
历数历年发行的以长征为主题的邮票,万里长征的伟大史实在方寸天地间真实形象地得到权威表达,这些记录在方寸之间的长征史迹,不啻为一个在多年时光中形成的关于长征革命传统的形象画廊。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长征 邮票 红军 邮花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超级月亮”现身堪培拉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特朗普发表其执政以来的首次国情咨文演讲 保障春运
保障春运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欢乐春节”挪威首演闪耀北极光艺术节 靓丽海冰
靓丽海冰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春运路上有了“列车医生”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阿富汗官员: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到访武汉大学
 法蒂玛·马合木提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召明 王霞
王霞 辜胜阻
辜胜阻 聂震宁
聂震宁 钱学明
钱学明 孟青录
孟青录 郭晋云
郭晋云 许进
许进 李健
李健 覺醒法師
覺醒法師 吕凤鼎
吕凤鼎 贺铿
贺铿 金曼
金曼 黄维义
黄维义 关牧村
关牧村 陈华
陈华 陈景秋
陈景秋 秦百兰
秦百兰 张自立
张自立 郭松海
郭松海 李兰
李兰 房兴耀
房兴耀 池慧
池慧 柳斌杰
柳斌杰 曹义孙
曹义孙 毛新宇
毛新宇 詹国枢
詹国枢 朱永新
朱永新 张晓梅
张晓梅 焦加良
焦加良 张连起
张连起 龙墨
龙墨 王名
王名 何水法
何水法 李延生
李延生 巩汉林
巩汉林 李胜素
李胜素 施杰
施杰 王亚非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姚爱兴 贾宝兰
贾宝兰 谢卫
谢卫 汤素兰
汤素兰 黄信阳
黄信阳 张其成
张其成 潘鲁生
潘鲁生 冯丹藜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袁熙坤 毛新宇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宗立成
宗立成 梁凤仪
梁凤仪 施 杰
施 杰 张晓梅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