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拒“礼”应成一种教育共识
传承不掺杂利益的尊师、爱师之风,应该成为一种共识。保持纯洁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就是保持教育的纯洁性,就是在践行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在让教育变得更美。
春节、中秋节、教师节;开学日、毕业日、校庆日……每到各种节日和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许多家长都会纠结要不要给老师送礼,送什么礼,以及以怎样的方式送。
也许有人认为,给教师一点小礼物,以示感谢,没什么不妥。笔者并不反对在教师节等节日送教师一些象征纯洁与高贵的鲜花等小礼物,但如有金钱或贵重礼金方面的往来则须坚决制止。其实,表达尊师之情的方式有很多种,真的不是唯重“礼”才能表情谊,那些值得传颂的敬师故事,如杨时的程门立雪、柏拉图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鲁迅多次拜访启蒙老师寿先生,背后都是对教师本人以及教师职业的尊敬,也是一种很好的对师恩的表达。
从教育长远发展来看,传承不掺杂利益的尊师、爱师之风,应该成为一种共识。实际上,保持纯洁的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就是保持教育的纯洁性,就是在践行有温度的教育,就是在让教育变得更美。
而达成此种共识,家长要改变观念,尤其不能以世俗的眼光看待教师,更不能拿社会的潜规则来对待学校教育,要相信老师能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家长们还要明白,给老师送礼,看似求一个安心,指望老师能重点照顾自己的孩子,但倘若老师收礼成常态,这样的老师还值得信任吗?
对于教师来说,收受礼品看似得到了“好处”,但这种“好处”是以自己的职业尊严为代价的,不仅暗地里让送礼的家长瞧不起,某种程度上也给自己套上了“紧箍咒”:面对送礼的家长,难免气短;管理其孩子,很容易失去公平。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老师收礼的行为一旦传播开来,只会让教师的威信受损,也势必影响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若不再敬畏和爱戴老师,还谈什么教育,谈什么育人呢?
因此,从第一次家长会开始,从师生关系建立那一天,教师就应该亮出自己对“礼”的鲜明立场,申明与学生家长的交往原则——不索礼不收礼,和家长保持单纯的合作关系,合力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老师要让家长明白,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和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就是对教师最大的支持。家长也应该尊重教师,与其密切合作,在精神上合辙同轨,在行动上不推卸不消极,勤加沟通,相互尊重。
从长远来看,送礼之风盛行,很容易形成攀比,于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不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生态,反而会恶化师生关系,让教育变了味道,就像浸入清水中的杂质一样,玷污了整个教育的纯净性?;桓鼋嵌瓤矗淌芫醋约页さ墓笾刂袄瘛?,就是在维护教育的纯净性和神圣性,让自己理直气壮、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礼”尚往来方面负有很大责任,应拿出实际行动倡导尊重教育的常识,抵制社会不正之风。例如,在校园开放日、教师节,以及开学、毕业典礼之际,学校要多宣传自己的办学理念,呼吁家校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提倡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彼此理解与尊重。实际上,很多学校有着很好的文化传统,师者谆谆,学子莘莘。受这种文化传统的浸染,老师们身上有一股正气、清气和儒气,无形中透着“身正为范”,不仅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爱戴,也让学生愿意去追随,进而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雷军)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老师 教师节 送礼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