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习总书记为何对中国地质博物馆关爱有加
“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7月20日,正值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门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7月23日上午10点,位于北京西四的国土资源部大院内座无虚席,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专题展开幕式在这里举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协、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其他领导、老领导,李德生、李延栋、赵鹏大、裴荣富、赵文津、王成善等院士及专家,以及北京市及各省博物馆的代表们共聚一堂,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时间回溯到2010年9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亲自到国土资源部调研过机关党的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他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考察时感慨地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馆藏丰富、水平很高的博物馆?!倍愿霉荻嗄昀丛谑詹氐刂时瓯尽⒔胁仄房蒲а芯?、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
6年过去,中国地质博物馆100年华诞,习近平念兹在兹,热烈祝贺,并寄以殷切希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希望你们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不忘初心、与时俱进,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更好地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努力把中国地质博物馆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p>
这是一座怎样的一个博物馆,让总书记长挂心头、赞许有加、殷殷期盼?中国矿业报记者借参加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专题展——《百年历程——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之际,探访了这座始终与国脉相系、伴科学同行的世纪博物馆,并试图寻找其中的答案。
世纪老馆见证科教兴国
中国地质博物馆位于北京西四国土资源部机关大院的东侧。这是一栋七层楼的灰白色大理石墙的现代建筑。时值100年华诞,博物馆门前只是添加了一个写着“庆祝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字样的红色条幅以及一块简朴的展板,显得低调而厚重。
专题展在大楼四层举行。现在有一句话很时兴:无论你走的多远,都不要忘记曾经出发的地方。本次展览展厅中央,一座名为“兵马司九号”的建筑模型吸引许多人驻足观看?!氨硭揪藕拧钡恼嫔砝胫泄刂什┪锕莶辉叮强墒侵泄刂实鞑橛氲刂使ぷ鞒龇⒌牡胤?。有人这么评价:如果说“北大红楼”象征着大学在中国的兴起,那北京兵马司胡同9号可以称得上是近代中国地质科学的圣地。
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而科学精神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已融入其骨髓。1916年7月14日,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以此为起点,中国地质博物馆历经百年,未有中断,我国的新生代地质、土壤、地震、田野考古、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宝石等学科研究,皆由此发端并传扬,扛起了推动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旗帜。
据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兴衰沉浮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伴而行。建馆之初,饱尝流离之苦,1935年迁往南京,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再度大规模搬迁,在老一辈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之下,先后辗转长沙、宜昌终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又整体迁至南京。
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英才辈出。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健、裴文中、程裕淇、高振西、刘东生等一大批杰出的地质学家曾在此潜心学术、建馆兴业。中国近现代地质事业的奠基者和先驱,也在中国地质博物馆谱写了壮丽诗篇,有49位院士在这里学习和工作,在大地构造、矿产勘探、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古昆虫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仰韶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开创了我国田野考古的先河;周口店的发掘与研究,取得了“北京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由此创立了中国的人类学,山顶洞人、元谋人等也在这里相继问世,使我国古人类学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许氏禄丰龙等发现,填补了我国恐龙研究的空白;中华龙鸟的研究命名,颠覆了鸟类起源于德国始祖鸟的传统认识,确立了鸟类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新观念,被评为1997年度世界十大科学发现之一。燕山运动、蓟县剖面、巨型山东龙、贵州龙、尾羽龙等一系列原创成果,享誉世界。
言及这些,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自豪与骄傲写在脸上,溢于言表。
打造中国地学百科全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质博物馆迁回北京。自此,博物馆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地质博物现馆大楼的前身“地质部博物馆”破土动工,于1959年9月完成一至四层的陈列布展工作,展厅共4500平方米,26个陈列室,17039件标本;同年10月,地质部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在本次展览的“关怀鼓舞”单元中,展出了毛泽东同志题词“开发矿业”(复制品)、周恩来同志转赠的石油标本“柴达木之宝”、刘少奇同志转赠的猎枪、朱德同志珍藏的地质标本、王震同志转赠的“鳕鱼化石”、温家宝同志转赠的“水晶标本”和博物馆珍藏的温家宝同志的“地质笔记”7件实物展品,以及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鼓舞中国地质博物馆的珍贵照片。
老一辈地质学家十分关心和支持地质博物馆工作,由李四光发起组织的“十万标本进北京”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经过几代地质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馆藏标本数量已从建馆伊始的917件累积到今天的22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在与中国现代科学同步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地质博物馆积淀了丰厚的自然精华和无形资产,以典藏系统、成果丰硕、陈列精美称雄于亚洲同类博物馆,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据介绍,目前,该馆拥有蜚声海内外的东方神州龙、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单体“水晶王”、世界最大的方解石晶洞、巨型萤石方解石晶簇标本,精美的蓝铜矿、辰砂、雄黄、雌黄、白钨矿、辉锑矿、锡石、绿柱石、黑柱石等中国特色矿物标本,以及包括世界已知最大的方柱石猫眼和全球罕见的沙佛莱石在内的种类繁多的宝石、玉石等一大批世界级、国宝级珍品。
在本次展览“自然瑰宝”单元,更是集中呈现了有重大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标本约220多件,分宝玉石、矿物岩石、古生物三大部分,其中首次展出了香花石、中华龙鸟等国宝级展品,令观众大开眼界、深受震撼。
为民族复兴力擎“两翼”
百年薪火传承,科学精神长青。据中国矿业报记者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始终与新中国地质事业同行,围绕国土资源部中心工作尽职尽责,服务地质找矿,普及地学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国策,积淀了丰富的自然精华,凝聚了发展的文化动力,形成了“博物、博学、博爱”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典藏、科研、科普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场馆也焕然一新。
如今的中国地质博物馆展厅包括地球厅、矿物岩石厅、宝石玉厅、史前生物厅、国土资源厅等6个部分,面积共2500平方米,另有临时展厅1500平方米。通过丰富的实物、模型,交互式展览和虚拟展出等形式,使观众在欣赏展品和亲自操作中,了解地质现象的成因、矿物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宝石鉴赏、预防地质灾害等相关知识,认识国土资源工作。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犹如进入了“认知地球、亲近自然,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珍惜资源、?;せ肪?,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的科学殿堂,走进了浓缩的自然历史;当面对地质标本,就是在跟大自然对话,跟亿万年的地球历史对话,跟自己的心灵对话,获得人生的启迪与感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地质博物馆秉承典藏立馆、科技兴馆、人才强馆,在标本典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地学知识传播、国土资源文化建设和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该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北京市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等,连续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例如今年该馆与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蓝色海洋协会共同举办的“世界海洋日”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讲座+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在青少年中植入善待生命、善待海洋的意识。
不忘初心,再迈征程
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专题展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华诞,全国上下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实现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汪民强调,国土资源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创新理论、发展技术、进军深部、颠覆认识、指导实践、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的总体思路,联合各有关方面,大力构建深地、深海、深空“三深三测”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和内生动力,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有效支撑和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实现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根据地,中国地质博物馆深知重任在肩。”中国地质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期以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开展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开展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的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早期脊椎动物学、昆虫学以及辽西热河生物群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以系统精美的宝石陈列,独到的宝石研究成果,持续的社会推广活动,带动和引导了当代中国宝石科学研究、知识普及和市场消费。近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与时俱进,不断挖潜博物馆功能内涵。他们在充分利用互联网,依托丰富的资源,在网站上开设了“数字地博”,将数字化博物馆打造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众获取国土资源知识的重要途径;开通微信平台,丰富科普方式与大众参与形式,扩大影响力。
“把建馆百年当成地质科学和国土资源事业文化建设的新起点?!痹?月23日下午召开的全体职工大会上,中国地质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贾跃明表示,总书记的贺信既是对全体地博人的鼓励和肯定,也是鞭策和期盼,更是一种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百年地博是我们为国家、为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更是未来我们走好发展道路所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发扬的优良传统。全体博物馆人将牢记“恪守建馆宗旨,精进学术,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以真诚服务青少年为重点,更好发挥地学研究基地、科普殿堂作用”的初心,带着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挥智慧、进取自信、饱含激情,努力把中国地质博物馆办得更好、更有特色,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
据悉,国土资源部正在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快谋划建设中国地质博物馆新馆,倾力打造一个集典藏、教育、研究于一体,科学、文化、艺术相融合的现代化国家地学博物馆,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理念,展示中国形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发挥独特的作用。
编辑:陈佳
关键词:习总书记 为何对中国地质博物馆 关爱有加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