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纵议 纵议
慕尼黑枪击事件之后,德国还安全吗
自媒体时代,权威被瓦解,认同的难题开始凸显,移民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却难以实现身份认同。
当地时间7月22日,德国慕尼黑一家商场突发枪击案。枪手是一名伊朗裔德国人,他通过Facebook邀请一些年轻人聚会,然后痛下杀手,造成十人死亡,多人受伤,警方从枪手身上搜到300多发子弹。德国官方并没有发现枪手与极端组织IS有关联,但是,德国人的安全感受到威胁,德国的警察、情报部门恐怕要进入更高层级的戒备状态了。
慕尼黑枪手在行凶的时候,高喊自己是德国人,疑似精神受到过刺激,与IS并无直接关联。也有人怀疑,凶手是受到五年前挪威布雷维克制造的惨案启发,大开杀戒。虽然不是有组织的恐怖袭击,德国的安全还是受到了威胁。兼之四天前,一名阿富汗难民用斧头行凶,一连串的凶杀事件聚合在一起,令很多德国人感到紧张。笔者在德国的朋友也认为,这样的案件实在是防不胜防,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欧洲在最近两三年里成为恐怖袭击的重灾区呢?
过去一年多来,一百多万难民进入德国,德国社会基本保持稳定,除了去年的科隆性侵案之外,并没有出现引人关注的新闻。虽然反对默克尔难民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没有证据表明难民给德国安全带来了损害。就德国经济而言,吸纳100万移民可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次难民潮,在某种程度上让德国实现了“被动崛起”,一是打开国门欢迎难民,德国站在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二是难民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新的血液。如果默克尔可以保障德国的安全秩序,德国可以成为欧洲的中流砥柱,也不会让欧盟逆转难民政策。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每次恐怖袭击之后,IS都会在第一时间认领,已经全然不怕报复。这也意味着全球的反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IS已经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的核心。IS充分利用了社交网络,恐怖主义的手段、思想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即便没有直接参与恐怖组织,有些人也已变成恐怖主义的“思想囚徒”??梢运?,反恐必须是阵地战,尤其是思想意识层面的。
可是,自媒体时代,权威被瓦解,认同的难题开始凸显,移民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却难以实现身份认同。频频遭遇袭击的欧洲,几乎没有凶手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难民身份或者移民二代的身份,意味着国家公民这一身份并没有消弭彼此的心理隔阂,慕尼黑的枪击案凶手,之所以大喊“我是德国人”,想来也可能是因为平时就没被当成德国人对待。
阿富汗少年的斧头似乎是个危险的信号,慕尼黑枪手“我是德国人”的呼喊说明德国国内暗流涌动。恐怖主义已经叩响每个国家的大门,因为全球思想和观念的“气候”正在发生变化,那个比较稳定的“昨日世界”已经渐行渐远。从去年德国派出1200名军人到叙利亚反恐开始,德国其实就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了。IS在中东被打击得越厉害,它就越想把战火引入“敌后”。这是德国、欧洲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孙兴杰(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博士)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德国 慕尼黑 枪击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