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院前急救别总卡在“搬抬”上
搬抬病人不仅只是个力气活,更需要遵循严格的救助规范,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要解决当前面临的人手不够问题,只能在机构人员配置以及待遇进行改进。
7月9日凌晨,家住通州区武夷花园的曹先生突发脑梗塞,120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称人手不够,让其老伴丁女士自行找人抬担架。家属称送医后医生表示患者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通州120回复:当日接诊班组分别为一名男医生、一名女护士、一名男司机和一名男担架工,护士需拿医疗设备,医生和担架工2人不能够将患者从5楼搬抬至楼下,随行的医务人员及时告知家属需再找2人协助搬抬。
这事不由让人联想起,此前的南航救护车事件中,突发疾病的记者因为无人抬他下飞机,结果自己爬上救护车。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的救护车不断升级换代,救护车上的医疗设备也鸟枪换炮,卫生部门也以此作为医院急救现代化的政绩。但表面光鲜的现代化急救系统,却屡屡卡在“搬抬”上,这真是个黑色幽默。
通州120辩护称,自己已派了担架工,因为病人家没有电梯,所以人手不够。可是,在接到民众的急救电话时,为何接线人员不把病人情况问清楚?包括病人所住楼层,病人体重等?如此自然就可派出足够人员出诊,即便急救人员不够,也可让家属提前找人帮助搬抬,不至于到现场找人耽误急救。
所以,120方的自我辩护是站不住脚的,院前急救遇到的搬抬难题相信已经不少了,可是这么多年来,120在搬抬服务上未见多少长进,未免让人失望。
目前,尚处立法过程中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修改三稿中,已经明确搬抬服务的责任主体是院前医疗急救机构,要求其为有需要的急、危、重患者提供搬抬服务。此外还提出利用社会力量,为患者提供有偿的担架搬抬服务。但是有偿搬抬服务,收费标准怎么制定,会不会出现天价搬抬费?而什么样的社会力量才可以参与到如此专业的急救服务中来呢?这些恐怕都需要好好探讨一番。
院前急救服务作为一个整体,硬生生地拆分为几个部分,几块收费,恐怕不妥。在绝大多数国家,搬抬病人都是急救服务的一个步骤而已,从来没听说将搬抬单列出来的收费。同样,在国外也没有家属雇佣护工这一说,因为搬运、照护病人起居,这都是医院护理服务的一项,由专业护理人员完成。但在我们这里,一涉及照护病人的力气活,似乎就成了家属的事了。
搬抬病人是个力气活,但它不仅仅是个力气活,需遵循严格的救助规范,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在德国,病人家属和旁人不能插手病人搬运的。所以,病人搬抬不能靠家属或什么社会力量,只能靠医疗急救机构在人员配置、待遇上合理安排,确保搬抬病人的人力充足。
而涉及搬抬病人的收费,也没必要单列,急救服务作为一项普惠式的公共服务,不必如此衍生出各种经营性的收费项目。打包式的收费不仅更为简单易懂,也有利于避免各种争端的出现。
□于平(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搬抬 急救 病人


土耳其一架军用运输机坠毁3人丧生
旅马大熊猫“靓靓”诞下第二只宝宝
哥伦比亚一架军用直升机坠毁至少7人遇难
西班牙庆祝圣安东尼节 民众“骑马跳火”
兰州榆中黄土高坡上演“水母灯光秀”
冬季不荒芜 这里上演“丰收喜宴”
带工作照回家
福建漳州现大型蚂蚁雕塑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