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喝茶工作室,同城空降服务同城附近喝茶网 ,qq官方月抛群入口,全国伴游大圈招聘全球高端私人定制社交平台

首页>人物·生活>高端访谈高端访谈

黄新:火红的印迹 火红的传承

2016年07月12日 10:15 | 作者:李寅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第一次接触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空军原副政委黄新中将,是在两年前的一次文化活动中?;菩挛碧甯裨瘸?,温文尔雅,与我想象的金戈铁马的将军形象,不太一样。于是悄悄地想:这一定是一位文化人。

后来,活动移师塞北苦寒之地的雨中,条件艰苦起来,工作人员有点担心地问秘书:毕竟年过古稀了,是否需要特殊关照一下?秘书说,不用,首长上过战场打过硬仗,这算什么困难?于是暗暗地想:还真是一名武将军!

再后来,去专程采访,听将军讲述了他坎坷而不平凡的往事:少年时父亲被害、青年投笔从戎、壮年走上战场……每一次刻骨铭心的背后,都是一次洗礼,更是一种升华。

听着,记着,记者心中充满深深的震撼和敬佩。在黄新身上可以感受到,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依然在汩汩流淌。

黄新

黄新

1950年,黄新(前排左一)与父亲黄祖炎、母亲周泽和大妹妹在济南。

1950年,黄新(前排左一)与父亲黄祖炎、母亲周泽和大妹妹在济南。

父亲以另外一种方式陪我成

虽然已是年过七旬之人,依然保持每日写作到晚上10点过后的习惯,黄新坦言,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坚持了几十年。其实自从青年时代携笔从军,他就一直笔耕不辍,各类军事专著、回忆文章、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作品层出不穷,产品多、获奖也多。特别是用手中的笔记录父辈的革命足迹、回顾并思考自己所经历的战争和部队建设,这都是黄新愿意尽心尽力去做的。“珍惜并记录历史,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而眼下正在创作的长篇,名曰《忠诚》,200余万字的篇幅,就是这样一本记叙红色“历史”书?;菩陆樯?,大概1/5的内容,写的是他的父亲黄祖炎烈士。

“我这个年龄了,天天‘爬格子’,很辛苦。但想想父亲为党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这不算什么?!被菩碌母盖谆谱嫜?,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被暗害的高级干部。1951年3月13日,任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黄祖炎,在参加军区文化座谈会时,遭到反革命分子暗害牺牲。反“围剿”没有倒下,长征没有倒下,抗战没有倒下,解放战争没有倒下,作为革命的功臣,黄祖炎倒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也引起中央以及毛泽东同志的极大震惊。毛泽东同志不仅一个月内连续三次作出批示,1952年,还亲自到位于济南的烈士墓前凭吊。

父亲牺牲时,黄新只有7岁。7年的父子相处也是聚少离多。“印象中,父亲一直忙于工作,我先是寄宿在军区保育院,后来又在保育小学就读,就算周末回家,也极少获得父亲的陪伴。记忆中,我睡觉时,父亲在台灯下工作,我醒来时,他依然在台灯下工作。父亲留给我的印象中,灯下的这个背影很深刻?!本退阌敫盖紫啻Γ彩茄细窠逃嘤诔枘??;菩露隙?,在父亲心中,革命工作始终重于儿女私情。

黄新为记者讲述了几件令他难忘的小事:一个是小时候,他喜欢父亲用的红蓝铅笔,很想要一支,但被父亲拒绝了,因为“这是公家的东西,只能爸爸工作用”?;褂幸淮问切』菩路浅O不渡痰昀锏囊桓鐾婢撸M盖茁蚋约和痪芫??;丶液?,小黄新甩着脚哭闹,一只鞋子甩出去打翻了茶几上的杯子。父亲严肃地批评他,保育院里有玩具可以玩,怎能再浪费钱买新玩具?杯子是公家的,打碎了是要按价赔偿的!更让黄新刻骨铭心的是,他第一次乘坐父亲的专车,居然是父亲遇刺后,父亲的警卫员来保育小学接他回家与父亲永别!

时隔一个多甲子,已是古稀之年的黄新再讲起这些往事,依然感动不已。“这是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的本色,任何事情,都要以组织和集体的利益为重,公而忘私绝不是一句空话!”

如果说父亲的严格要求在黄新的童年是一种被动的鞭策,那么父亲离世后,他真正体会到严于律己是一种传承和责任,也是牺牲的父亲以另外一种方式陪伴自己成长!

“上中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同学到济南的英雄山为烈士扫墓。在父亲墓前,老师总会为同学讲述父亲的事迹。现在想起来,每年的那一天,就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天?!蹦鞘被菩滦闹凶钋苛业南敕ㄊ牵鹤魑沂孔优?,没有理由不严格要求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报效父亲为之流血牺牲的新中国。

所以,中学毕业已经接到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录取通知书的黄新,毅然决然要参军。而且,他放弃军校、机关,直接去基层部队从一名战士做起。军旅一生,黄新打过坑道,上过战场,多次执行过急难险重任务。他坚定地走在与父亲一样充满荆棘的红色道路上,期间几次遭遇危险,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渐渐从士兵成长为将军。

在生活中,黄新养成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后代的习惯?!拔乙蠖?,要知道历史,不能忘了老本。更要节俭生活,珍惜生活?!被菩滤?,儿子成家时是2000年,那时年轻人婚礼大都很讲究,婚纱照也是一种时髦。但在黄新的影响下,新婚夫妇既没有办婚礼,也没有拍婚纱照。领了结婚证的小两口和双方家长只是在黄新家里吃了一顿团圆饭?!傲患录揖叨济挥新颍皇翘讼沧?。希望儿媳妇不会怪我?!被菩潞呛切ψ拧?/p>

在黄新的家里,记者感慨这部队干休所接近北京西山,环境幽静,是个好地方?;菩滦ψ潘灯?,当年这里还很荒凉,旁边有房地产商盖房子,房价也不算贵,自己应该帮儿子在附近买一套房子,便于相互照顾。

“为什么没买呢?”记者贸然发问。

黄新有些不好意思:“没钱??!”

这让记者想到了黄新小时候没有从父亲手中讨要成功的那支红蓝铅笔,以及他曾为革命老区希望小学捐出的20万元稿费。

黄新的一篇文章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话:“父亲走了,而且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甚至没有留下一句话。但我相信,他的英灵还在,他的英名永存,他所未了的心愿、未完的事业,自有后来人去做。因为,倒下的是父亲,站起来的是我们,是千千万万个像父亲一样的共产党人。我们也只有前仆后继、继往开来,将革命进行到底,让事业兴旺发达,才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我们伟大的党。”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黄新 父亲 母亲 岳父 共产党人 将军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