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不被认可又没钱景,谁会愿意从事养老服务
尽管提高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国家有责任一步步通过制度安排,为之创设良好的环境。当从事养老护理职业不被轻视,且有成就感有获得感,这个行业自然会吸引年轻人加入。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服务人才越发紧缺。过去10余年,许多高职专科院校办学招生养老服务人才。不过,媒体调查发现,遍地开花的院校却往往招生遇冷,比如河北某学校计划招生50人,最后只招到一名学生。同时,科班毕业生在一线养老护理岗位上的流失率也居高不下。
我国已不可阻挡地进入银发社会,截至2015年年底,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与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相关联的,是养老服务人才的巨大缺口,有业内人士称,“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以上”。一方面相关学校为生源奇缺苦恼不已,另一方面好不容易培养的科班毕业生又流失严重,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这种双重“剥夺”无疑让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更加缺乏。
但是,我们既不能指责年轻人不报考养老护理专业,更不能指责护理专业毕业生转行。一个充分发育的市场,必然有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年轻人的选择务实而理性,没什么不好。非要让他们选择不喜欢的行业,或让他们学雷锋,致力于为老年人服务并不现实。
如果养老护理专业有前景,且有钱景,年轻人会对此毫无兴趣吗?如果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不被讥为“伺候人的职业”,那些毕业生会果断离开吗?劳动强度高、工资水平低、社会认可度不高,还时不时遭受被服侍的老人辱骂,换做你,你会干下去吗?扣除五险一金后,每个月到手工资才3000元,几乎月月光,这种捉襟见肘的状态可持续吗?
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最直接也最见效的办法就是提高从业者的待遇,待遇上去了,吸引力就会增强。据学者刘瑜称,在纽约,一位公交工人年均工资为6.3万美元,同时还享有终身医疗保险、养老保险,55岁就可以退休拿养老金,而美国人的年家庭平均收入为4.5万美元左右。如果我们的工人待遇也能逐渐水涨船高,就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特别像养老护理专业人才,他们已不是普通的工人,有技术有专业知识,更懂得人文关怀,更有理由享受更高的待遇。
最持久也最根本的措施则是提高养老护理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这两天媒体聚焦了一位叫新津春子的日本保洁员,她对待清洁工作细致周到,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取得了“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洁技能士”的资格证书,还被誉为日本“国宝级匠人”。一个保洁员被称为“国宝”,成为日本家喻户晓的明星,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专业人员会受到尊重,即使是保洁员也不会被轻视。如果我们的养老护理人员,都能如此对待,他们还会轻易离职吗?
我国已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也最重。当前,老龄化态势不可逆,培养专业人才便不能等。尽管提高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国家有责任一步步通过制度安排,为之创设良好的环境。当从事养老护理职业不被轻视,且有成就感有获得感,这个行业自然会吸引年轻人加入。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养老服务 人才紧缺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