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俄媒:中对俄武器需求降低 合造大客机成合作方向
参考消息网7月6日报道 外媒称,军事技术合作几乎一直都是俄中合作的最主要环节。早在10年前,中国便从俄罗斯购买各类武器,如驱逐舰、战机、运输机、直升机甚至导弹技术,年均交易额15亿-18亿美元。然而,自2010年以来,上述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俄罗斯《专家》周刊7月4日报道,尽管从金额上看,俄中军事合作的规模仍与过往持平,但俄罗斯对华军品的出口门类却显著收窄。这与中国军工企业所取得的骄人成就密不可分。它已经能够独立制造出相当精良的各类枪支和装甲武器、近海及远海战舰。在第三代前线作战飞机的研发、克隆俄制第四代战机及防空系统方面,中国也取得长足的进展。非但如此,数年前,北京甚至展示了本国的第五代战机,其外形与俄在世纪之交时推出的米格1.44非常相似,当然,后者并未投入量产。
因此,北京如今在采购俄制武器时,如果不用“有选择性”一词来形容,那么至少也是“点对点”的。换言之,中国只会从俄罗斯购买最新式的武器,即他们尚未学会高质量克隆的,或者说当前暂时无法仿制的,例如俄罗斯的RD-33航空发动机。
报道称,除军用复杂系统及子系统外,中国国防部还继续从俄购买最新式武器的成品。2014年末,中国与俄签署了购买至少供6个营使用的S-400防空系统的合同,总额逾30亿美元。数月前,俄罗斯又签署了对华出口24架第4代++苏-35战机的大单,金额20亿美元。中国人对S-400感兴趣的是它的新雷达和新的超远程导弹,它们与其他杀伤组件一道,构成固若金汤的防空屏障。至于其他组件,中方早就能够自己生产了。
报道称,俄罗斯应当明确地意识到,苏-35和S-400的购买协议,很可能是俄罗斯所签署的最后一批对华军火成品出口合同。唯有两国设计师携手努力,联合研发精密设备,且不囿于军事领域,俄中技术合作才有未来。显见的是,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中国,大家都对此心知肚明。也正因如此,莫斯科与北京才将重点放在实施新的联合项目、构建平等的技术伙伴关系上。如今,首个项目已经扬帆起航了。
编辑:杨岚
关键词:客机 中国 俄罗斯 合造大客机


宪法日活动进校园
奥地利出生的大熊猫龙凤胎即将返回中国
纽约举行世界艾滋病日纪念活动
“2018澳门光影节——时光澳游”开幕
阿联酋庆祝国庆日
壮族山歌进校园
邯郸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发
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