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首义枪声首义枪声
红色之源: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开创的若干第一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20年代初的上海,是中国拥有229万人口的第一大城市。当时全国工人队伍发展到194.6万人,其中上海就有51.4万人,占全国工人总数1/4还要多。在国人尚在朦朦胧胧的睁眼之际,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的中心——上海,已掀起中国工运风起云涌的开端。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强调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墒?,当时共产党不能进行合法公开的活动,于是党中央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下简称书记部。据张国焘、包惠僧等回忆,由于该机构不是各地工会所产生出来的机构,尚不能称为“总工会”,于是命名“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一般共产主义者从事工会组织工作的名称),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构。
如何深入底层普通工人,这是一个极富挑战的难题。包惠僧回忆中说,劳动组合书记部曾想派人分途打入青红帮,“但我们的同志都是学生出身,如果要上台讲话作报告,写文章搞宣传,倒有得是人。如果要到青帮去拜老头子,到红帮里去做小兄弟,那真是没有那个耐心,而且也不容易找到这个门路”。
20多岁的李启汉——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批团员、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却找到了门路。在书记部筹建时,上海党组织派遣李启汉,具体领导英美烟厂工人的罢工。他表现了出色的组织才能和斗争艺术,被工人们昵称为“小李先生”。英美烟厂罢工最终于8月10日胜利。第二天即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正式成立了。书记部主任张国焘,干事李启汉、李震瀛等。办事机构设在北成都路19号(今成都北路899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不久,在长沙、武汉、北京、济南、广州等地设立了5个分部?;勾窗臁独投芸?,作为工人运动的机关刊物。在上海,书记部出版工运书籍,开办多所工人补习学校,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工运时代的到来。
1920年秋,李启汉在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槟榔路北锦绣里3弄(号)办了一所工人半日学校,他通过讲课、游艺、谈心等方式,通俗易懂地向工人宣传,号召大家团结起来,组织工会,与剥削者进行斗争。不久,他帮助工人建立了沪西纺织工会组织、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烟草工人会等许多进步工会。陈独秀著文热情赞扬说:“鄙人对于新组织的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抱有无穷的希望;现在他们能够集合机器、纺织、印刷、烟草等真正工人的工会筹备组织,更加令人不能不欢迎佩服了?!?/p>
在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于1922年5月,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月1日,劳动大会全体代表同广州5万工人一起进行游行,领队的一面大旗就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通过“在中国全国总工会未成立以前,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为全国总通讯机关”案,事实上便是公认它为全国唯一的工运领袖机关。在此影响下,5月21日,上海30多个工团代表开会,联合发起组织上海劳动总工会。1922年是共产党成立后形成第一次工运高潮的一年,到1923年“二七惨案”为止,全国共发生罢工百余次,上海发生54次,人数8万以上。
1922年,在领导上海邮务工人罢工中,李启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终为租界当局所不容。6月10日,上海工部局《警务处日报》记载,会审公廨判决李启汉“入监3个月并驱逐出境,《劳动周刊》封闭,报纸销毁”。李启汉作为中共早期著名的工运领袖,在短暂的生涯中,曾三次被捕,两入牢狱,最终为革命事业牺牲,被邓中夏称为中共历史上“坐狱最早最苦的第一位同志”。
自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至1922年7月18日被租界当局封闭,书记部为推动早期工运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二七惨案”发生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转入地下,进行秘密工作,逐渐由产业工会代替领导工人运动的职能。1925年5月,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至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其历史使命。
平民女校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尝试,第一步就是创办平民女校。1921年10月,陈独秀与李达商量女校事宜,但当时共产党处于地下状态,还不能公开办学。这个难题很快由李达的夫人王会悟解决了。王会悟当时是上海女界联合会的成员,她想到可否借用女界联合会的名义来办学。几经思考,王会悟找到女界联合会会长徐宗汉女士商谈,徐宗汉是同盟会元老黄兴的夫人,在社会上很有声望,与陈独秀、李达等人私交很好。她对开办平民女校的建议欣然赞同。最终,平民女校以上海女界联合会的名义筹办。
校址选在哪里合适呢?李达夫妇当时租住在南成都路辅德里635号的石库门里弄,为了女校的筹建与工作的开展,他们租下同一弄堂的632号A(今老成都北路7弄42号-44号)作为女校校舍。1922年2月,平民女校正式开学。这是一栋两楼两底的石库门里弄房子,楼上的客堂间作为教室,课桌和椅子都是徐宗汉捐助的。楼上的厢房是学生宿舍,楼下是学生的工读工场和饭厅。由于当时共产党的经费紧张,女校每月50元的房租由李达从自己的稿费里支出。
为了扩大影响,平民女校先后两次在《妇女声》和《民国日报》上刊登招生广告,说女校是专门招收有觉悟而无力求学的女子,使她们学到谋生工具,养成自立精神。自此,一批新式女性走进里弄,得到许多名家教授的悉心教导。
平民女校的师资力量绝对是一流的。校务主任先后由李达、蔡和森担任,老师有陈独秀、邵力子、陈望道、沈泽民等一批名师,他们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各有一套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真正的素质教育。高级班里,邵力子先生给大家教授国文。他所选的国文,不是传统女学所授的贞节烈妇传、太史公之类的文章,而是从当时的报纸、杂志和小说上所刊载的名著译文及评论等,和贵族女学的学习内容有天壤之别。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他的作文课教法与一般国粹先生完全不同,鼓励大家写出真情实感。英文老师沈泽民,他的教本是莫泊桑的小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穷人》英译本。陈独秀给大家讲授社会学,向学生宣传社会科学、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代数教员李达,还专门为学生讲授马列主义呢。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讲课外,平民女?;拱才琶恐芰礁鲂∈钡难萁?。演讲内容大多是妇女问题和妇女运动问题,军阀割据与世界帝国主义的关系;为何要反帝反封建等等,这在一般的女校中是绝无仅有的。陈独秀、李达、施存统等人都曾到女校演讲。张太雷、刘少奇等从苏俄回国后,也曾到校演讲,介绍俄国的革命和建设的状况,这极大地开阔了女生的视野。女校还为无力求学的女子介绍工作,鼓励她们半工半读。学生每天做半天工,读半天书,挣得的工资,可供自己生活、学习所需的费用。
1922年底,由于办学经费极度困难,平民女校停止活动,一部分学员转入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大学学习。平民女校虽然只开办了八个月,但这里培养了丁玲、钱希均、王剑虹等一批优秀的女共产党员。
钱希均从小是童养媳,是张秋人的未婚妻,张秋人参加革命后,对童养媳制度深恶痛绝,他们一直没有结婚。张秋人非常同情钱希均的处境,处处关心她,把她当作自己的“妹妹”,化名张静,介绍她进入平民女校就读。钱希均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她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6年在上海与毛泽民结婚,后来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江西中央苏区长征队伍中30个女战士之一。
1922年春,王剑虹和同窗好友丁玲从湖南来到上海,进入平民女校。王剑虹还担任中华女界联合会的机关刊物《妇女声》周刊的编辑。她的能力和才干得到陈独秀和李达的赏识。后来,王剑虹和瞿秋白喜结连理,可惜,1924年王剑虹因病英年早逝。进校时,丁玲还是位18岁的姑娘,名字为蒋冰之。她虽初次来申城,但在班里挺活跃,学习成绩也较好。在这里,丁玲受到了文学创作的启蒙教育,此后成长为优秀的共产党干部和著名作家。几十年后,丁玲仍深切怀念在女校的学习生活,回忆起女校学员到马路上捐钱,到浦东纱厂去讲演,劝工人坚持罢工的场景。
1920年代初,上海迎来了它的第一次红色破蛹,早期中共革命者秉承先行先试的精神,在建党、工人、青年和妇女运动中运筹帷幄,于风雨如磐的险峻岁月中,谱写了浩然正气的革命开篇。
(本版连环画作者罗希贤,选自文汇出版《画说中共“一大”》。本专栏内容将在上海新闻广播调频93.4、中波990,18:50的 《今晚故事》中播出。)
编辑:曾珂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上海 红色之源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